白马寺创建(中国第一座寺院的建立,源于东汉皇
洛阳白马寺,被誉为华夏佛教的摇篮与圣地,座落在历史厚重的洛阳城。这座寺庙不仅是中国佛教的第一座寺院,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起的第一座寺院。其历史可追溯至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辉煌历史。
在白马寺兴建前的公元64年,一段神秘的梦境在汉明帝刘庄的生活中上演。他梦见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飘然而至,在殿庭之间飞绕。这个梦境似乎预示着什么,让汉明帝心生向往。当汉明帝将这个梦境告诉群臣时,博士傅毅受到启发,向皇帝启奏:“西方有神,名为佛。”汉明帝听后大喜过望,随即派出了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寻求佛经与佛法。
在永平十年(公元67年),两位印度高僧应邀与东汉使者一道,搭乘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返回洛阳。这次的白马驮经之旅为佛教的传播揭开了新的篇章。第二年,汉明帝为了纪念这次事件,下令在洛阳修建寺院,并命名为白马寺。
白马寺不仅有着悠久的建寺历史,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白马寺兴建后的百余年间,这里成为了最重要的译经场所。印度高僧在此译出了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四十二章经》。随后的岁月里,陆续有高僧前来白马寺,共有192部佛经被译出,使白马寺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中国第一译经道场。
历史的长河中,白马寺也是见证了许多重要的佛教事件。在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朱士行在此依照《羯磨法》登上戒坛,长跪于佛祖面前,正式受比丘戒,成为汉地第一位正式出家的僧人。
如今的白马寺已成为洛阳的著名旅游景点之一。这里不仅有元、明、清时期的遗迹,还有泰式佛殿。这座泰式佛殿是在1992年建造的,供奉着泰国友人赠送的铜佛一尊。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佛殿建筑非常国际化,除了传统的中国式佛殿外,还有缅甸和印度风格的佛殿。其中缅甸风格的佛塔主体建筑为大金塔,是仿照瑞德光大金塔的尺寸3:1缩小而建。而印度风格的佛殿更是见证了中印两国的友好交流,当时印度前***瓦杰帕伊参观白马寺时,萌生了修建印度风格佛殿的想法,经过两国协商后得以实施,于2006年7月动工。
每一步行走在白马寺的土地上,都能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气息和宗教文化的熏陶。这里不仅是佛教的圣地,更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传承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