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发烧(发热、腹泻?别着急,你可能患了炎症
在疫情的阴霾之下,一些人出现了发热和腹泻的症状,不禁让人担忧是否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我们不应忽视另一种疾病——炎症性肠病(IBD),它同样会引发这些症状。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特发性肠道疾病,患者存在免疫紊乱的问题。尤其是正在应用免疫抑制药物的患者,他们的免疫力较低,对病毒感染的易感性增加,可能更容易受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影响。高龄以及活动期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常常伴随着营养不良,更是易感的高危群体。
当炎症性肠病活动期的患者出现发热症状时,需要格外警惕。专家表示,发热是炎症性肠病活动期的常见症状,与新冠肺炎的症状相似,容易混淆。在疫情期间,对这些患者来说,发热症状需要慎重对待。
对于发热的炎症性肠病患者,有以下建议:
1. 若只是低热,没有其他明显症状,可以在家密切观察,居家隔离。
2. 若体温超过38度,建议及时前往发热门诊就诊,并与自己的IBD主治医生保持密切沟通。
3. 若出现发热伴随胸闷不适等严重症状,应尽早寻求医疗帮助。
4. 若接触过确诊或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应居家隔离14天,主要监测体温变化。
5. 发热原因不明确时,暂时停用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去医院进行排查。
除了发热,炎症性肠病活动期患者与新冠肺炎患者都会出现腹泻症状。对于这一问题,监测体温是关键。若体温正常,可以继续按IBD活动期治疗方案用药;若体温异常,则建议及时就医。
饮食和情绪是IBD复发的高危因素。在疫情期间,由于交通受阻和感染风险增加,IBD患者不宜频繁就医。他们应注意通过各种渠道与医务人员保持联系,获取指导,保持心情舒畅,减少疾病复发,这对于规避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同样重要。
在饮食管理上,IBD患者也需要注意:
1. 若出现腹痛、腹泻症状,饮食应以半流质或流质为主,减轻肠道负担。
2. 选择易消化的食物,限制非水溶性纤维的摄入。
3. 避免饮酒、吃糖果、咖啡和冰饮料,这些可能加重症状。
4. 可少量多餐,以减轻肠道负担。
5. 若症状严重,可配合口服肠内营养制剂。
6. 在缓解期,饮食应以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脂肪、适量膳食纤维为宜。
保护好自己,关注健康,让我们共同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