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奥眯眯眼事件
迪奥的“眯眯眼”事件:西方审美霸权与文化敏感性的碰撞
在时尚与艺术的交汇点,迪奥又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这一次,是因为一则彩妆广告。
2023年4月,迪奥在海外社交平台发布的一则广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广告中的亚裔模特所展示的“拉眼角”动作,形成了一个被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的歧视性手势——“眯眯眼”。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部分广告中模特甚至用中指提拉眼角,进一步强化了争议性。更令人疑虑的是,迪奥刻意选择亚裔模特来展示这一动作,与同系列的白人模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被网友指责为迎合西方对亚裔的刻板印象。
这并非迪奥首次陷入类似的争议。回顾过去的几年,迪奥已经三次因为涉嫌辱华或文化剽窃而引发舆论风波。早在2021年,迪奥在上海举办的《迪奥与艺术》展览中,展出了一位中国摄影师陈漫的作品,其画风阴郁,刻意强调“眯眯眼”,被批评为丑化亚裔形象。而在2022年,迪奥的新品又因涉嫌抄袭中国传统文化服饰“马面裙”而受到全球华人的抵制。如今再次因为广告中的歧视性内容引发争议,让公众对迪奥的质疑达到了顶点。
面对这场风波,迪奥只是简单地删除了涉事图片,却未公开道歉,这种态度无疑引发了公众的不满。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相关广告并未出现在迪奥中国官方账号上,引发了关于品牌是否“区别对待”市场的质疑。
微博上的话题“迪奥彩妆广告涉嫌歧视亚裔”阅读量超过了两千万。多数网友批评迪奥“屡教不改”,并要求其正视问题。国际网民同样表达了愤怒和不满的声音,指责广告中存在种族主义元素。一些人认为迪奥的这些行为揭示了西方品牌对中国市场的傲慢与偏见——他们想在中国赚钱,却不愿尊重文化差异。这种情绪甚至延伸到了对迪奥代言人的质疑,他们未对此事件公开表态引发了争议。
这一事件进一步引发了关于“西方审美霸权”的讨论。部分网友呼吁中国消费者提高文化敏感度,并支持本土品牌。对于迪奥而言,这不仅仅是其连续三次引发文化冲突的简单个案。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根本问题——跨国企业如何在商业利益和文化敏感性之间寻求平衡?否则他们将面临市场的反噬和消费者的抵制。对于迪奥来说,如何重建公众信任并真正尊重文化差异是他们面临的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