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统一六国的顺序(秦灭六国的顺序是怎样的?
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历时一百多年,终于扫清中原各路诸侯,一统华夏。这一伟大成就的实现,并非易事。被秦所灭的六国,并非软弱无力,他们也曾英勇抵抗。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战国时代的分裂局面必然走向统一。
那么,在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征程中,他是如何一步步攻灭六国的?哪些国家抵抗最为激烈,哪些国家又相对容易攻克?
这一切,要从秦昭王时代说起。公元前266年,秦昭王启用范雎为相,制定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先吞并近处的韩国和赵国。秦始皇亲政后,沿用了这一战略,并成功统一天下。
在这过程中,韩国是最先被攻灭的。虽然韩国扼住了秦国进军中原的要冲,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但其实力却并不强大。历经连年战乱,韩国的领土日益缩小。公元前230年,秦将内史腾出征韩国,活捉韩王安,韩国土地更名为颍川郡,秦灭六国之战由此拉开序幕。
最容易攻打的并非韩国,而是魏国。赵、魏、韩三国原是春秋末年晋国分裂而来,实力一度强大。但魏国地理位置重要,常常陷入战乱,到秦灭六国时,只剩下大梁及周边小城镇。仅用了三个月,王翦之子王贲便拿下魏国,为攻楚打下了基础。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是六国中国力最强的,也是秦灭六国时最难攻克的。秦国在攻下三晋后,虽拥有大量土地和人口,但由于攻速过快,未能将土地和人口转化为生产力,因此三晋的资源并未能在攻楚时提供助力。与楚国交战,秦国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
公元前225年,秦灭楚之战正式展开。嬴政询问哪位大将愿意出征,老将王翦表示需要六十万大军,而李信则自信表示二十万足矣。嬴政选择了李信,但楚将项燕重创秦军,几乎活捉李信。嬴政意识到错误,请出王翦并赋予其六十万大军。
王翦明白自己的重要性以及手中大军的份量,为了消除嬴政的猜忌并为自己保命,他通过请求多赐财产、良田来塑造自己贪财小人的形象。最终,王翦凭借源源不断的物资补给和消耗战术,大破楚军,斩杀名将项燕,活捉楚王熊负刍。
楚国灭亡后,燕国与齐国很快便投降了秦国。公元前227年,秦始皇在灭掉齐国后完成了统一大业,中国历史从此进入封建社会的新纪元。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秦国的辉煌与武勇得到了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