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创始人(道教创始人根本不是张天师,道教真
在古老的道教起源时,我们常常听到一种传统观点,即道教是在东汉末年由祖天师张道陵所创立。深入历史的烟云,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在张天师之前,道教的种子已经深埋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壤之中。
方仙道,这一早期道教的代表,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与其他宗教不同,道教是一个注重实践的宗教,其三宝——练丹、符箓、房中术,都充满了实操性。这些并非仅仅是枯坐祷告的仪式,而是真正修身养性的实践之道。
在道教的发展脉络中,张天师无疑是一位重要的人物,他在符箓上有着卓越的贡献。将张天师视为道教的创始人并不准确。事实上,道教可以追溯到更早的伏羲和黄帝时代。伏羲所著的《易经》不仅是道教的重要典籍,也是儒家经籍的源头。
早期道教一般将黄帝、老子并称,尊黄老为道教之祖。一个宗教的成立,需要教主、经书、教徒和仪轨。以此标准来看,道教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形成。那时,教主有黄老,经书则有《易经》《阴符》,教徒以方仙之众为主,而仪轨则分为三派并流传至今。
其中,南方神仙家注重行气,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受其影响,在家中辟谷修炼,几乎功成。行气、导引之法为唐宋道教内丹法门奠定了基础,对道教发展影响深远。
燕齐神仙家则注重服食。秦始皇、汉武帝时期的诸多传说都与这一派别有关。服食之术为后来的外丹学奠定了基础,也令帝王贵族热衷于寻找不死之药,期待长生。但修道服食丹药虽为成仙捷径,却也最为凶险,若无至德与莫大因缘,反而可能有害。
至于西秦神仙家,他们注重房中术。虽然北魏寇谦之改革天师道时,对房中术加以抑制,但这一学派对道教而言仍是一把双刃剑。房中术后来虽式微,但不肖道士往往以此诱惑当权者,以获取高位。
道教是中国文化的根柢,它源远流长,早已融入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与基因之中。道教的历史不仅悠久古老,更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每一位领悟大道的人都会因此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