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由来中秋节的由来(网络中国节·清明
讲述王杰教授解读清明节
清明时节,岁岁年年,我们与先祖之间总有一根无形的线,牵引着我们回到那遥远的故土。这个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早已融入华夏儿女的血脉之中,成为怀念、祭奠和铭记先辈的日子。
杜牧的《清明》诗,如同清明节的注脚,为我们描绘出节日的景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与春节、端午、中秋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虽然我们都知道它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国家的法定假期,但其背后蕴含的来历和习俗却鲜为人知。
在古代,清明节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但随着历史的演进,“上巳节”和“寒食节”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清明节逐渐融合了这两个节日的寓意与习俗。古时人们称清明节为“三月节”,意指万物因温湿润泽而生长,气候清净明媚。每到清明之际,万物复苏,莺长,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清明节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开始在清明节祭祖扫墓,成为中华民族固定的风俗。清明节与寒食节日子相近,所以在唐朝时,祭拜扫墓的日子便定在寒食节。到了唐玄宗时期,寒食扫墓被定为当时的重要风俗。清明祭祀是传统的春祭大节,与之相对应的还有重阳节的秋祭。
清明节祭祖,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在清明节上午,人们会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焚化纸钱,为坟墓培上新土,或折新枝插坟,然后叩头行礼拜祭。
清明节也是踏青郊游的好时节。大地春和景明,正是回归自然、感受生命力的时刻。人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回乡参加祭祖活动,缅怀祖先。清明礼俗文化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
王杰教授为我们解读了清明节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仅是在怀念和祭奠先人,更是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这份对先人的敬仰之情。制作:李方舟 张悦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