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充q币网站(财经实验室 - 测试10款App青少年
临近六一儿童节,关于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随着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的兴起,如何有效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避免不良内容的侵害以及诱导打赏、充值等问题,已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为此,网信办已督促各大App上线了“青少年保护模式”。这一模式在实际运行中的效果究竟如何?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对当下热门的App进行了深入测试。
测试发现,尽管这些App均设有“青少年模式”,并在启动时有弹窗提示,但真正能够有效引导青少年安全使用网络的并不多。半数被测App在“青少年模式”下,如果错过了启动弹窗,再次寻找该模式入口并不容易。比如微信、微博两款社交App在测试版本中并未在启动时出现提示弹窗,而且部分App的“设置”按钮相对隐蔽,使得不常使用设置功能的人很难找到。
记者进一步测试了这些“青少年模式”的实际效果。在开启了“青少年模式”后,部分App如斗鱼和虎牙只能观看固定的视频节目,内容大多以公益直播课堂、纪录片片段、生活小妙招和科普为主。而抖音和快手虽然可以刷到的短视频更多一些,但主要集中在科普、新闻、科教等内容。这些模式下均无法显示充值、打赏等涉及资金的界面,直播也无法观看。
在视频App如bilibili、腾讯视频、优酷视频和爱奇艺等上,“青少年模式”下可看的节目大多是低幼年龄段的动画和一些科普视频,不能看直播,但没有完全杜绝涉及资金的功能。特别是在社交App上,“青少年模式”的防护功能似乎并没有那么严格。
在微信上,即使是在“青少年模式”下,用户仍可以浏览已关注的视频号、公众号和小程序。测试发现,在这一模式下还可以完成小程序购物、阅读或观看一些适合成人的公众号和视频号。更令人担忧的是,支付平台上仍旧可以使用收付款功能,甚至可以进行“微粒贷借钱”、“手机充值”、“Q币充值”等操作。除了“微粒贷借钱”因人脸识别认证而未能成功外,其他支付功能只要输入支付密码即可正常使用。
微博的“青少年模式”虽然不能直接涉及资金功能,但用户仍可以浏览明星新闻内容,通过搜索进入明星微博,甚至参与“打榜”“超话”等板块。这表明部分板块内容在“青少年模式”下仍然“可见”。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增加“青少年模式”的有效性,大部分被测App都设置了启动和关闭模式的二级密码。仍有部分App如微信、虎牙、斗鱼等,在密码重置方面的门槛相对较低,这可能使得未成年人容易关闭该模式,从而削弱其保护作用。
尽管各大App已经推出了“青少年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些模式,真正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的问题。介绍青少年模式背后的漏洞:直播与视频平台的挑战与应对
近日,北青-北京头条记者通过一系列测试发现,尽管各大平台纷纷推出青少年模式,但这些模式的实际效用却不尽如人意。一些App在青少年模式下的功能存在漏洞,而关闭青少年模式的二级密码也存在安全隐患。
微信作为一个广泛使用的社交平台,其青少年模式在实际操作中似乎形同虚设。当未成年人掌握注册手机时,使用登录密码即可轻松关闭青少年模式,密码重置也仅需验证码即可实现。同样的问题还存在于虎牙直播平台上,关闭青少年模式的二级密码如果忘记,只需向注册账号的手机发送一个验证码,即可轻松解除该模式。
相较于上述平台,斗鱼在解除青少年模式的二级密码方面似乎更为严格,需要填写本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并通过支付宝人脸识别进行验证。这一环节也存在明显的漏洞。只要有成年人愿意协助青少年,提供身份证信息并完成人脸识别,青少年模式便可轻易解除。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在测试中发现,一些视频平台如bilibili、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等在找回二级密码的验证方面相对严格,大多需要通过邮件或上传图片进行验证。但在电脑端,这些App存在的问题同样突出。只要使用原账号登陆网页版,即使是App上正在执行青少年模式,也可以轻松绕过该模式,浏览普通模式下的全部内容。
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担忧,尤其是斗鱼和虎牙等以直播为主的平台。直播打赏是这些平台绕不开的话题,而解除青少年模式的方式如此随意,显然对未成年人网络纠纷的防范并未落到实处。不少网友也指出,很多视频或直播App的青少年模式更像是为了合规和规避法律风险而设,实际效果有限。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已明确表示将集中开展“清朗·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在规范管理和鼓励创新并重的治理青少年模式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增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有效性。这也提醒各大平台在提供适合青少年使用模式的产品和服务的更要注重优化功能设置,提高未成年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安全至关重要。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而作为平台方,更应担负起社会责任,切实做好青少年模式的落实工作,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冲动消费和巨额打赏。
文/北青-北京头条记者 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