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为什么进入中超(尹波丨苏宁靠什么成为中超
广州恒大与江苏苏宁的中超冠军争夺,可谓是一场引人瞩目的焦点之战。历来以实力和底蕴占据上风的恒大,此次却被未曾染指联赛冠军的苏宁摘得桂冠,让人眼前一亮。不得不说,除了恒大球迷,全国各地的球迷大多对苏宁夺冠抱有期待。毕竟,恒大这批老面孔已经多次登上领奖台,全民审美疲劳也不无道理。
在这场对决中,虽然苏宁在整体成熟度和争冠经验上较恒大有所不足,但足球是圆的,胜负难料。在这个资本统治足球的时代,决定冠军归属的,终究是资本的力量。恒大的八冠伟业,建立在许家印的金元帝国之上,而近年来能与恒大争锋的上海上港和北京国安,其投入之巨大,已经赶超了恒大的水准。上港赛季总投入已超越恒大,国安亦紧随其后。恒大的鼎盛阵容可以排出“六外援(含两名归化球员)”首发,而国安甚至能在首发阵容里排出“七外援(含三名归化球员)”。可见,资本的力量使得这些球队组成了中超的第一世界。
相比之下,中超第四、五名的争夺一直十分激烈,山东鲁能和江苏苏宁两队常年争锋。上赛季,鲁能超水平发挥拿到第三,而苏宁位居第五。本赛季,鲁能和苏宁在大连赛区展开激烈争夺,苏宁以1分之优胜出,晋级八强。而鲁能则在硬碰国安时遭遇裁判“黑哨”。从资本的角度来看,这并不仅仅是从道德层面能够解释的问题,同样是资本力量在起作用。
江苏苏宁在这个赛季的表现堪称惊艳。虽然表面上看似低调,但实际上已经快速从“第二世界”突围,进入“第一世界”。其总投入逐渐追近国安,与上港、恒大的差距也越来越小。俱乐部背后的金主苏宁,在跨国体育产业链的构建上雄心勃勃,不仅扶持江苏苏宁,还涉足意甲豪门国际米兰,亦是恒大的重要股东。其后续发展的强劲势头,甚至可能超越京上广三强。
资本的升级换代,为苏宁带来了外援等级的提升和整体实力的飞跃。在职业联赛中,夺冠球队未必处处豪华,但绝对不能有明显短板。苏宁之前未能跻身中超三甲,关键在于与恒大、上港、国安等队相比,其在中后场外援的布局上相对单薄。而现在,随着资本力量的注入和引进高水平外援,苏宁已经逐渐弥补了这一短板,实力大增。这次夺冠,可以说是苏宁多年努力的成果,也是资本力量在足球领域的体现。苏宁强势崛起:厚积薄发,展现无懈可击之实力
今年的苏宁可谓风头正劲,他们在几个关键环节上的表现,与恒大、上港、国安已经站在了同一高度,甚至可以说已经无质的差异。在前场,特谢拉和埃德尔的攻击力顶级,让人瞩目;而在中场,瓦卡索这样的坎特类型球员,在吴曦的背后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壁垒。更令人惊叹的是,后场有巴西世界杯主力中卫米兰达的坐镇,使得整个防线稳固如铁壁。本土骨干正值当打之年,整体阵容的整齐、平衡和轮换能力,足以与压制自己多年的京上广三强相抗衡。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奥拉罗尤的精心调教和指挥。他的指挥水平,甚至比卡纳瓦罗、佩雷拉和热内西奥还要出色。可以说,苏宁的厚积薄发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他们不仅在球员引进上独具慧眼,而且在战术布置和团队默契方面也有着出色的表现。这样的苏宁,怎能不让人刮目相看?
相比之下,鲁能则显得原地踏步,不进则退。鲁能这些年来的投入虽然稳定,但既不减少也不增长,这使得他们在竞争力上无法与其他豪门相抗衡。外援层次长期保持在二流水准,5名外援身价相加,甚至比不上一个奥斯卡或保利尼奥。尽管有青训优势打底,国内球员整体下限较高,但在中超这样的联赛中,外援实力往往决定球队的上限。鲁能的投入和阵容,基本无法动摇恒大、上港、国安以及新崛起的苏宁的领先地位。他们不得不满足于每年争夺亚冠门票的目标,而与联赛桂冠渐行渐远。
本赛季,鲁能出现了下滑的趋势。其中关键的失误是引进卡达尔。这一失误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整个防守端的动荡和攻守的失衡。其他强队后防线上都有成熟的外援中卫作为防守核心,而鲁能却缺乏这样的核心。这迫使鲁能几乎每场比赛都要调整中卫搭档,使得最需要稳定的后卫线变成了最不稳定的一环。这个致命短板不仅影响了李霄鹏,还影响了郝伟。如果鲁能引进的是米兰达而非卡达尔,情况或许会有所不同。引援失败背后,既有引援人的失误,也有资本力量在背后左右的影响。对比卡达尔和米兰达的价格,差异一目了然。
苏宁的强势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厚积薄发的结果。他们的实力已经无懈可击,足以在中超联赛中与其他豪门一决高下。而鲁能则需要反思自己的引援策略和投资模式,否则很难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