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给孩子取名字(如何给孩子起好名字?北大
起名的奥秘——“赵玉胜”三字之秘及其扩展
你是否注意到过名字中的韵律美?让我们以“赵玉胜”为例,一起起名的奥秘。在这三个字中,每个字都是四声,音调完全下降,其中“玉胜”二字还要再降一次,这确实是一大挑战。那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答案就在名字的平仄之中。
平声是一或二声,仄声是三或四声。在名字中,平仄的协调至关重要。例如,“阮经天”中的“阮”是仄声,而“经天”两字则是平声,形成了“仄平平”的韵律美,听起来悦耳动听。再如“张靓颖”,“张”是平声,“靓颖”则是仄声,构成了“平仄仄”的和谐韵律。同理,“王力宏”中的“王”和“宏”是平声,而“力”是仄声,形成了“平仄平”的节奏感。
除了平仄的搭配,名字的韵母组合也是起名时需要注意的重点。比如“吴国茹”、“张展兰”、“李启义”这三个名字,虽然平仄搭配得当,但因为韵母过于相似,读起来并不够流畅。“吴国茹”的韵母都带有u,让人感觉嘴里捂着,无法张开;“张展兰”的韵母都带an,让人无法合拢嘴巴;而“李启义”的韵母都带i,让人不自觉地咧着嘴。在起名时,我们应尽量避开韵母过于相似的字,让名字更加流畅自然。
汉语的发音还可以分为四种“四呼”,即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在起名时,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一原理,尽量避免名字中三个字同呼,尤其是同为合口呼和齐齿呼的情况。例如,“吴国茹”和“李启义”就属于这种情况,读起来让人感觉不够和谐。而像“张乐舟”这样的名字,虽然都是开口呼的字,但听起来却比“张展兰”更加悦耳。
至于现在小孩名字中常见的“浩、轩、紫、梓、诺、涵”等字,我们在起名时也可以运用上述原则进行搭配。比如可以用开口呼的字来搭配这些字,以打破嘟着嘴、咧着嘴的感觉。例如,“张乐轩”、“李涵浩”等名字,都运用了这一原则,听起来更加和谐流畅。
起名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需要我们深入。在起名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字的含义,还要考虑字的音韵、平仄、韵母组合以及四呼等因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起出一个既有意义又好听的名字。希望这篇文章能为您在起名时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给孩子起名字的艺术:深入名字背后的奥秘
想象一下,我带着我家的小宝贝走进熙熙攘攘的医院儿童区,目光所及之处,仿佛进入了一个名字的世界。涵、梓、诺、轩……这些名字仿佛成了新一代孩子们的共同标签。尊重每个人的命名自由,我不打算对此发表网文式的俗套评论。我想从专业的角度,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起名的技巧。
关于家长们特别喜欢的“浩”和“轩”。这两个名字听起来响亮,充满力量。但你知道吗?“浩”(hao)是开口呼,而“轩”(xuan)则是撮口呼。当我们为宝宝起名时,要考虑到这两个字的发音特点。比如,“宇浩”听起来毫无违和感,但“宇轩”则感觉嘴巴张不开,发音不够流畅。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一些常见的字如“琪”、“夕”、“兮”、“曦”和“熙”,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韵母i,属于齐齿呼。在起名时,尽量避免选择同样带有i韵的字与之搭配。例如,“翔兮”这样的名字读起来就不太流畅自然,因为这两个字的发音都带有i音,嘴巴都是咧着的。
对于像“梓”、“紫”、“子”等字,虽然家长们特别喜欢用它们给孩子起名,但它们也带有韵母i。在搭配其他字时,尽量选用带有a、o、e等韵的字,避免选用同样带有i韵的字。虽然它们在z、c、s、zh、ch、sh后面是开口呼,但嘴张得相对较小。比如,“梓熙”和“子夕”的名字听起来就不如“梓涵”和“梓浩”来得流畅和好听。
给孩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除了考虑字音搭配外,还要考虑声母、韵母和平仄的变化,要让名字与姓氏配合得当,避免单调。这些都是起名的关键要素。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要拥有一个孩子。给娃起名的爸妈们,这些技巧或许能给你们带来启发和帮助!
转载自李天飞(ID:litianfei99)。李天飞老师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硕士毕业,作为诗词大会命题专家组成员的他深谙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愿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更多的家长和孩子一起中华文化的瑰宝,共同品味那些蕴含智慧与美好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