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套胶上的字都什么意思(摩擦≠粘性,那些
在球友的世界中,有一部分人,尤其是那些半懂不懂的中老年球友,他们深植的观念里有一个误区:摩擦就必须有粘性,没有粘性的球拍就像没有灵魂的舞者,无法演绎出旋转的舞蹈。他们常常会基于这个观念去评判球拍的优劣。
他们有一套自己的评判方法:用手触摸球拍的粘性,用护膜测试其黏附力,或是用力拉扯球拍感受其拉力。他们深信,粘手的拍子、轻易就能黏上的护膜,或是能拉得头发疼的力度,就是优质球拍的标志。这真的科学吗?并非如此。
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一叶障目使他们无法看到真正的本质。粘性和摩擦并不等同。并不是只有粘性套胶才能制造旋转,涩性套胶同样也能制造出色的旋转。就像国际乒坛的佼佼者波尔,他使用的两面涩性套胶,其旋转技术一样出类拔萃。涩性套胶的胶面并非我们想象的光滑如镜,它仍然有一定的摩擦阻力。一些新型的涩性套胶,因为胶面的摩擦和海绵的形变吞吐,甚至非常咬球。
有些球友为了增加涩性套胶的粘性,涂抹大量的清洗剂或肥皂水,然后趁湿盖上护膜,这样虽然短期内摸上去有点黏糊糊的,但实际上是对胶皮的破坏。这一系列的操作都是源于对乒乓球知识的误解。
所以说,摩擦并不等于粘性,涩性也并不意味着打滑。选择粘性还是涩性套胶,实际上取决于击球动作中摩擦和撞击的比例。如果以快攻和撞击为主,选择涩性套胶可能更为合适;而如果以摩擦旋转和控制为主,那么粘性套胶则是更好的选择。对于那些以娱乐和健身为主的中老年直板球友来说,他们更倾向于左推右攻撞击为主的打法,涩性套胶可能更适合他们的需求。
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不要因为误解而走入误区。乒乓球的世界是丰富的、多元的,每一种套胶都有其独特的性能和用途。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亲身体验,才能真正感受到乒乓球的魅力。比如雷霆系列虽然是涩性套胶,但其摩擦性能极佳,这也是许多高级选手选择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