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90年代足球比赛好看(为什么90年代中国前足
中国足球的职业化改革始于94年,那时诞生了甲A和甲B职业联赛,仿佛春风拂面,带来了生机与希望。终于在2002年,中国男足首次踏入了世界杯的门槛。尽管这是当时最好的成绩,却并非最强的表现。事实上,个人看来,那时的国足尚不足以与90年代前的队伍相提并论。
回顾那段历程,2002年的世界杯之旅看似辉煌,实则机遇与挑战并存。日韩作为主办国的优势,使得我们的主要对手缺席,而10强赛中的对手亦非强敌。在世界杯的舞台上,我们的真实水平暴露无遗,成绩显然未能达到预期。
遗憾的是,自那以后,中国足球似乎走上了下坡路。尽管职业联赛日益靠近世界第六大联赛的水平,尤其是金元足球热潮的推动下,以恒大、上港集团、山东鲁能、天津权健、河北华夏等为代表,但是中国男足的水平下滑速度却更快。最令人痛心的是,我们在大年初一意外输给了越南队。
那么,90年代的中国足球为何能在亚洲占据准一流的强队地位呢?答案在于那时的足球环境。没有全面市场化的冲击,没有职业联赛的全面推开,国家体育局依然重视足球的发展。各省市体育运动中,足球是金牌的重要来源,尤其是全运会金牌的重要性被各地视为重中之重。为了保证全运会足球金牌的获得,各省市体校足球青训工作热情高涨。虽然面对韩国、伊朗等强队时我们稍显吃力,但面对日本、沙特、阿联酋等亚洲足球强国时,我们仍能保持竞争力。东南亚国家在我们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全面市场化和职业化后,足协及各省市的体育局逐渐忽视了青训的重要性,资本逐渐控制了足球产业。这种环境下,急功近利的现象屡见不鲜。现在的职业化足球更像是功利足球。
如果想要中国足球在亚洲立足,走向世界,足协和各省市体育局必须重新重视青训。我们可以从创办地方联赛开始,提高全运会足球金牌的含金量,激发青少年对足球的热情和投入。只有这样,中国足球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走向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