蔽的意思蔽的意思是什么(《诗》三百,一言以
接续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日来到第89课,继续“艸”部汉字中的六个神秘字符。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些汉字的神秘面纱,它们背后的故事。
(展示今天所要讲解的六个汉字)
1. 第一个汉字,形态上部分是草,下部分是争(GBK字库无此字)。它读作zhēng。《说文解字》描述其“zhengning貌”,具体表现为草乱之状。上一课我们已经提到过,这个词专门用来描述草的生长状态。将其与“狰狞”相比,更便于记忆。
(展示草乱图像)
此字的小篆写法独具韵味,仿佛描绘了草的自然生长态势。
(展示小篆写法)
2. 接下来是“落”字,一个高频使用的汉字,拥有三个不同的读音。在《说文解字》中,它主要有如下几种含义:
(1)草木凋零,这是它的本义,特指树叶的脱落。要注意,古人称草叶脱落为“零”,树叶脱落则为“落”。
(展示树叶脱落图像)
(2)《离骚》中的经典句子“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正是此意。
(3)掉落、下降的意思,如苏东坡的《后赤壁赋》中的句子。
(4)陷入、掉进的意思,如陶渊明的《归田园居》。
(5)除去、去掉的意思,如平常所说的“落发”。
(6)落后、荒废等意思。除了上述含义外,“落”还有诸多其他含义,如死亡、始建庆祝祭礼、涂抹重要器物初成时的动物血等。每个含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这个字的每一个读音下都有多个意思,显示了汉字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落字的小篆写法也充满了艺术美感。
(展示落字的小篆写法)
3. 接下来是“蔽”字,现代汉语中的常用字,同样拥有两个读音。在《说文解字》中,它最初的意思是“小艸貌”。段玉裁的注释中提到……
(待续)
蔽有遮盖、挡住之意。《九歌·国殇》中的“旌蔽日兮敌若云”,正是形容旗帜遮蔽太阳,敌人如乌云压境的场景。它也可表示隐蔽之意。如柳宗元的《黔之驴》中,老虎初见驴子,因害怕而“蔽林间窥之”,即躲在树林里偷偷观察。
除此之外,蔽还有其他多种含义。如《管子·牧民》中的“毋蔽汝恶”,表示不要掩饰过错;在《楚辞·九章·惜诵》中,“蔽”则代表蒙蔽、壅蔽之意。古代马车上的御风帘子称为“蔽”,防护人马的器具也是“蔽”的一种。《尔雅·释器》描述古代马车时提到:“輿……竹,前谓之御,后谓之蔽”。“蔽”还有屏障、概括、毛病、审断、耳门等含义。在《论语》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表示用一句话来概括《诗经》;而“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则指出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所产生的毛病。在《灵枢经·五色》中,“蔽者,耳门也”说明蔽是耳门穴的别称。“蔽”还可通“敝”,表示破旧之意。在春秋时,蔽也是郑邑名,位于现在的河南省郑州市东。
接下来是字“蘀”。这个字也有两个读音。在《诗经·郑风·蘀兮》中,“蘀”指的是草木脱落的皮或叶。《山海经》中也提到了一种名为蘀的草。除此之外,蘀还读zé,指的是一种药草——泽泻。这种草不仅可用于观赏,还可入药,具有治疗肾炎水肿、肾盂肾炎等功效。
再来是字“蕰”。这个字同样有两个读音。据《说文解字》解释,“蕰,积也”,表示积聚之意。“蕰”还有茂盛和习的含义。在《广雅》和《广韵》中都有相关记载。蕰还可以指一种水草,如《广韵·魂韵》中的“蕰藻”,即指集聚的水草。
最后来字“蔫”。这个字的两个读音基本同义。蔫形容的是植物失去生机、枯萎的状态。人们也用蔫来形容人精神不振、失去活力的状态。
以上这些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背景。在了解它们的读音和本义的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字的小篆写法也展示了古人造字的智慧与美感,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在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中,中华书局出版的注音版《说文解字》为我们揭示了汉字背后的深厚意蕴。其中,一个看似普通的字“蔫”,却拥有两个读音:古读yān,今读niān。
对于这一字,《说文解字》给出了简洁明了的解释:“蔸也。”而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进一步详述了蔫的本义。据其所言,《广雅.释诂》中提到:“蔫,葾也。”在这里,葾被视为蔫的另一种写法,字又作嫣。在《大戴.用兵》中,有“草木嫣黄”的描绘,形象地展现了蔫所代表的植物因失去水分而枯萎的景象。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来描述物品的不新鲜,比如被太阳晒蔫的菜叶。这种自我保护的特性,使植物在烈日之下呈现出一种特有的萎靡状态。
除了这种直观的本义之外,蔫字还衍生出了两种更深层次的含义。它形容人的精神不振、泄气的状态。成语“蔫头耷脑”便生动描绘了这种没精打采的样子。在《红旗谱》中,李德才回来时,严志和依然在那里蔫头耷脑地等待他。蔫还用来形容食物经久而变味。《增韵.仙韵》中有言:“蔫,食物餲也。”可以理解为食物放置过久而味道发生变化的状态。这种状态下的食物往往不再新鲜,失去了原有的风味。
从字形上看,蔫的小篆写法也透露出古人的智慧与匠心。欣赏这一字形,不禁让人感叹汉字的博大精深。在今天的这一课中,六个字中有五个是多音字。这些多音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十分广泛,不同的读音往往代表了不同的词义和词性。对于学习者来说,准确把握这些多音字的读音和用法至关重要。而“蔫”这一特例,则展现了汉字的多变性,即使读音不同,但其字义仍然保持一致。
《说文解字》这部经典之作为我们揭示了汉字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通过深入学习,我们不仅能够理解汉字的基本含义,还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