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泉斩猫(元音老人|关于《南泉斩猫》公案,兹
在生活的各种场景中,无论是何种行为举止,背后都隐藏着深刻的内涵和巨大的作用。这就像是在顺应着时节和因缘,人们以毫无委屈的心情,毫无挂碍地行动,这就是所谓的纵横自在、收放无拘。生活就像一幅画,其中翠竹黄花都是玄机所在,生死存亡都在妙用之中。即便是高僧大德,也有这种大机大用。像南泉斩猫,归宗斩蛇,这些行为看似残酷,实际上却体现了他们活杀自在的手段。
大约是在1956年,胡老大德在上海静安寺为大家讲解《指月录》时,提到了南泉斩猫这一公案。他告诉大家,这只是一个寓言,并不是真实的杀生行为。他引用庞公的话“护生须用杀,杀尽始安君”,解释说这只是为了杀去心中的贪欲、怨恨和执着。这种解释虽然有道理,但还是要看修行者的功夫程度。如果功夫深厚,到了活杀的境界,杀就是活,活就是杀,那就无法区分了。
当时座下有一位老参对胡老的说法表示质疑,认为这只是胡老的证境,并不是王老师的本怀。正当双方争执不下时,突然有一位老参模仿猫叫一声,众人顿时惊醒,争执也随之平息。
关于南泉斩猫的公案,南泉原本不是要斩猫,而是希望通过这种行为激发人们的内心觉悟。然而无人领会其意,南泉只好挥刀斩猫。其实当时或许有人能救猫,但他们选择观望南泉的反应,不肯及时出面。后来赵州回来,南泉告诉他这件事,赵州则以脱鞋顶头的行为回应。这看似简单的举动,却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古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其深意,并非表面所见。
赵州顶鞋的行为并不是简单的回应,而是揭示了斩猫者的身份以及自己的行为意图。识得顶鞋者只是悟的起点,要起大机大用才是终极目标。赵州顶鞋的行为看似反常,却将两序僧众以及王老师都包含其中。就像沩山师徒的游山故事一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场景也蕴含着深刻的底蕴。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举动都可能隐藏着深刻的含义和巨大的作用。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并领悟到这些内涵时,才能真正地理解生活、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