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甲冠军为什么是个大盘子(塔利斯卡拿了中超冠
作为中超联赛的品牌与提升之路
南方都市报近日针对中超联赛的品牌价值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特地邀请了50位对中国足球有透彻了解的资深人士参与。这次调查并非空穴来风,其目的不仅在于揭示中超品牌的现状,更是为了挖掘其潜在的改进空间。
中超联赛,作为中国顶级的职业足球赛事,近年来在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据中国足协2019年9月份的工作报告显示,中超联赛的现场观赛人数和电视观众数量均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甚至在全球范围都有了一定的影响力。这些数字并不能完全转化为外界对中超联赛的整体印象。
与日本的J联赛相比,虽然中超在某些数据上表现优异,但在细节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位经纪人透露,尽管J联赛的投入和竞技水准可能不如中超,但由于其在品牌建设上的专业和细致,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口碑甚至超过了中超。例如,J联赛的转播画面、比赛相关节目内容、球场看台上的横幅设计、官方数据资料的完整性以及社交平台上的信息传递等都做得非常出色。
体奥动力购买中超版权的事例也反映了这一点。虽然中超在版权费用上有所增长,但在细节和品牌建设上仍需努力。正如一位俱乐部总经理所言,即使想渲染夺冠的氛围和情绪,也可能因为缺乏相关的宣传素材而束手无策。官方的宣传材料如果仅依赖替补球员捧杯的照片,显然无法充分展现比赛的激情和成功。
品牌建设并不仅仅是关于投入和竞技水准,更多的是关于如何将这些元素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整体形象。中超联赛在品牌建设上的思路不能过于狭隘,需要更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
根据南都体育的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中超公司在品牌建设上已经开始有所行动,但仍缺乏专业性和执行力。有些受访者甚至认为品牌工作受到了体制的制约,无法充分展开。这说明中超的品牌宣传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从上到下全面提升品牌意识,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以更开放、更专业的态度来打造品牌形象。
中超联赛在品牌建设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除了提高竞技水准,还需要在细节、宣传、推广等方面下功夫,真正做到内外兼修,全面提升品牌形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球迷和社会各界的认可,成为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职业足球联赛。12月7日,广州恒大淘宝队的球员们在中超联赛颁奖典礼上与火神杯留下了珍贵的合影。尽管联赛已经结束一个星期,塔利斯卡等外援已经休假不在现场,但这一时刻仍然值得纪念。中超联赛在数据方面的建设却显得苍白无力。
据南都记者深入了解,中超公司品牌媒介部目前仅有六人,负责新闻运行、品牌推广、电视转播以及新媒体运营等多个版块。面对中超联赛如此庞大的规模,这显然是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以新媒体运营为例,中超联赛拥有官方微、官方微信公众号以及官方App三大社交平台。据了解,微和公号的内容运营都由部门内部负责,而App的部分业务则外包出去,工作负荷相当重。
尽管中超公司的官方微信公号拥有超过18万的关注量,高于15家中超俱乐部,仅次于北京国安的28万,但其实互动程度较低。偶尔有过百的评论数量,但大多数内容单调乏味,评论区只有零星几个回应。相比之下,英超联赛的官方微内容就值得借鉴,它呈现丰富的数据、视觉内容灵活。比如,它会告诉粉丝热刺在英超已负于曼联累计35次,这样的数据呈现让球迷更加了解赛事背景。中超微在这方面却做不到,其数据积累经常需要民间数据人士来补充。
对此,民间机构“中国足球研究院”的一位资深研究员对南都记者表示:“中超官方在联赛数据呈现方面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他们虽然有一些基本数据资料,但缺乏数据分析和呈现的人力成本。”这意味着中超联赛在数据方面的建设和呈现需要更多的投入和重视。
北京国安俱乐部负责品牌宣传推广的部门人数达到9人,这在中超公司中是人数最多的。广州富力俱乐部有7人负责相关工作,并将微信、微业务外包。河北华夏幸福和上海申花则各有5人。相比之下,中超公司的6人团队显得捉襟见肘。关于如何打造中超联赛的品牌形象,有24%的受访者选择“向J联赛学习”,而57%的受访者则认为“不需要设立目标,只需要做好自身每个细节”。要做好这些细节,需要决策层主动的品牌意识以及执行层面更充足的人力资源。
在迈向更好的未来之路上,中超联赛需要在数据建设、品牌宣传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通过充实人员、加强数据分析与呈现,以及向其他成功的联赛学习,中超联赛必将逐渐走向繁荣与辉煌。南都记者丰臻特别鸣谢以下参与调查的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