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布尼亚(惊蛰至,百虫生,疾控专家提醒:蜱
大地回暖,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时节已然到来。惊蛰一过,仲春季节便悄然而至,这是大自然生机勃发的时刻,也是病媒生物防制的关键时节。
随着大地回暖,气候适宜,农作物欣欣向荣,却也适宜部分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传播。这些病媒生物不仅可能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方式直接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能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重要传染病。其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便是典型代表,这是一种由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一旦病情严重,可能因多脏器损害而危及生命。
面对这样的健康威胁,烟台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制专家为大家提供了详尽的指导。随着气温回升,蜱虫活跃期即将来临,户外活动增多也意味着被蜱虫叮咬的风险增加。蜱虫主要分布在山区林区、草木茂盛以及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方,它们以数十米为半径活动,等待宿主经过。蜱虫拥有独特的“哈氏器”,对动物的汗臭和二氧化碳极其敏感,因此能轻易感知到宿主的存在。
为避免蜱虫叮咬,我们应当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蜱虫栖息地长时间逗留坐卧。生活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的居民更应注意家居环境中游离蜱和家畜身上寄生蜱的清理与杀灭。若必须进入蜱类栖息地,个人防护措施至关重要。建议穿长袖长裤、扎紧裤腿或塞进袜子鞋子中、避免穿凉鞋,以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一旦发现蜱虫,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更不可用手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将其夹死。可在裸露的皮肤上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等,以驱赶蜱虫。离开草地或树林时,务必仔细检查身体和衣物缝隙褶皱处。
若不幸被蜱叮咬,处置方式同样重要。要第一时间到医院处置,切不可强行拉扯,以免导致蜱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如皮肤接触蜱被挤破后的流出物,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若不便前往医院,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其放松,再用小镊子小心取下后用碘伏或酒精消毒。特别提醒的是,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这些实用的防蜱知识和处理方法,不仅关乎个人健康,更是家庭安全的重要保障。让我们在享受大自然的也做好自我防护,迎接一个健康、快乐的春天。【来源烟台卫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