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烷的沸点(成分易燃客服却要消费者自行百度

足球明星 2025-05-09 19:33www.1689878.com足球直播

炎炎夏日,长沙再次进入“烧烤模式”。烈日下,人们四处寻找消暑的法宝。号称“清凉神器”的降温喷雾,似乎成了夏日救星。这些喷雾真的安全有效吗?

今年7月,长沙的吴先生在电商平台购买了五瓶降温喷雾,期望为烈日下的爱车带来一丝凉意。不曾想,使用后车内竟着火,吴先生面部和四肢被烧伤,医院诊断为二度烧伤。无独有偶,王先生也遭遇了类似惊险一幕。他购买的干冰喷雾,在放置车内后竟然引发爆炸,损坏车辆仪表。去年,赵女士也因使用降温喷雾而遭遇手套箱爆炸的惊险情况。

这些降温喷雾的成分究竟是什么?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安全隐患?在各大电商平台搜索“降温喷雾”,五花八门的产品令人眼花缭乱。有的产品遮遮掩掩,只提及“高能降温因子”,却对具体成分守口如瓶。记者调查发现,这些神秘的“降温因子”实则包括乙醇、LPG(液化石油气)等成分。更令人震惊的是,一些产品甚至含有R134a制冷剂,这也是一种易燃物质。

以一款写着“瞬间冷却”的喷雾为例,其功效被宣传为“急速降温”“零危害”,但成分却语焉不详。客服含糊其辞,称“具体成分厂家不提供”。而另一款名为“小林冰舒醒”的产品,含有50%的乙醇,同样属于易燃物。

那么,这些降温喷雾是否经过平台的品质管控?调查发现,线上平台对降温喷雾并没有统一的品质管控标准。产品介绍页面往往夸大其词,打着“零风险”“安全”等保证,但对注意事项的说明却缺乏统一标准。客服对产品的性质了解有限,无法给消费者提供准确的安全建议。

电商平台如何有效监管这些产品?上海市消保委已经对此展开询问。对于消费者而言,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降温喷雾,更需要保持警惕。在选择产品时,应仔细查看产品成分,了解其安全性。使用降温喷雾时也要遵循使用说明,避免不必要的风险。毕竟,安全才是使用任何产品的前提。

在此,呼吁消费者谨慎选择降温喷雾,同时也希望电商平台能加强监管,确保产品的安全性。毕竟,消费者的安全才是最大的保障。根据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回复,针对清凉喷雾这一产品,各平台给出了他们的回应。

清凉喷雾并非一个通用的商品名称,目前在各大平台上销售的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乙醇、薄荷脑为主要成分的喷雾类产品,例如小林制药的清凉喷雾,它们遵循的是《QBT 1858.1-2006花露水标准》。第二类则是罐装液化气类的清凉喷雾产品,这些产品的标准执行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平台参照《QB2549-2002 一般气雾剂产品的安全规定》,有的则依据《GB13042-2008包装容器 铁质气雾罐》,而产品本身的标准也有企业自己的标准(Q/330783J003-2020)和《GB/T 7778-2017制冷剂编号方法和安全性分类》等不同选择。简而言之,线上平台对于清凉喷雾类产品的品质管控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

在宣传内容上,各大平台都注意到了“迅速降温”、“冰爽一夏”等宣传语。平台表示,这些产品确实具有降温效果,并未发现虚假宣传。从各平台的回复来看,它们似乎并未关注到商品宣称的“零危害”、“安全可靠”等宣传点。

值得注意的是,专家提醒消费者,无论使用哪种降温喷雾,都需要格外注意安全。因为这些产品中含有乙醇、薄荷脑或者丙烷、丁烷等可燃性气体,使用时必须远离火源。喷雾中的有机物质不仅易燃,还可能引发部分敏感人群的皮肤过敏反应。含有丙烷、丁烷等超低沸点的喷雾能在局部形成零度以下的低温,直接喷涂可能导致皮肤冻伤。而且,部分有机物质在使用喷雾一段时间后仍可能有残留。

消防部门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购降温喷雾产品时,一定要详细了解其成分。如果产品中含有乙醇、液化石油气等易燃可燃成分,使用时必须远离高温和火源。尽管一些商家声称其产品不会起火燃烧,但消费者仍应持谨慎态度。

潇湘晨报记者李姝报道。这篇文章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详细介绍了清凉喷雾的类型、标准、宣传内容以及使用注意事项,为消费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信息。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