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堂礼仪(文明礼仪小课堂 - 小学生的文明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传承礼仪文化是我们世代相传的美德。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礼仪不仅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更是国民素质的直观体现。为此,南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文明南宁”共同推出【文明礼仪小课堂】,旨在引领大家深入学习和实践文明礼仪。
文明有礼是当代小学生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素质的体现,我们鼓励每一个小学生都争做讲文明礼仪的模范。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常识。
一、称谓礼仪
在称呼老师、长辈时,要使用敬称,对待同学、朋友时也要保持礼貌。对于父母长辈,我们不能直呼其名,更不能用不礼貌的言辞代替,而应使用恰当的称呼,如爸爸、奶奶、老师、叔叔等。对于同学,可以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礼貌的用语,更不能给他人取绰号或说花名。
二、问候礼仪
向父母、长辈问候时,要根据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使用不同的问候方式。比如,早起后可以向父母问好;睡前可以向父母道晚安;父母下班回家时,应热情问候。在节庆日、生日等特殊时刻,也要送上特别的祝福。当外出时,要向家人打招呼;回来时,也应告知家人。
三、餐桌礼仪
在家时,要请长辈先入座,等长辈拿起碗筷后再动筷。用餐时,要注意细嚼慢咽,尽量不发出响声。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如一手拿筷、一手扶住碗;不敲碗、不翻捡菜肴等。在学校时,要遵守用餐秩序,安静、文明进餐。
四、待客礼仪
客人来访时,要事先准备,热情接待。如果父母不在家,要以主人的身份接待客人。自己的同学、朋友来访时,也要热情迎接,并妥善安排他们的座位和饮食。送客时,要送到门外,并欢迎客人下次再来。
五、做客礼仪
去亲友家做客时,要准时赴约,仪表整洁,并带些小礼品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在亲友家,谈吐要文明,不经允许不要随意动用主人家里的东西。如果在主人家用餐,要注意用餐礼仪。告别时,要说感谢的话。
六、穿着礼仪
小学生要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不穿奇装异服。着装要整齐、朴素大方。课堂上不敞衣、脱鞋。不追求名牌鞋,以球鞋或平底鞋为好。不佩戴项链、耳环等饰物;不涂脂抹粉,不画眉,不纹身,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
让我们一起践行文明礼仪,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氛围。礼仪之道,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的优良传统。无论是行走于街头巷尾,还是身处校园之中,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都是我们必须遵守的社交法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这些礼仪内容。
对于个人形象的打理,我们需注重头发的修剪,保持清爽自然的发型,不染发,不烫发。这样不仅能展现我们青春的活力,也是对于他人的一种尊重。
接下来是行走礼仪。行走在路上,我们要保持优雅的姿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步伐稳健而适中。遇到熟人要热情打招呼,互致问候。在道路上交谈时,应靠边或到角落进行,避免影响交通。我们还应主动给长者、残疾人和有需要的人让路,以显礼貌。
在校园中,尊师重道是我们必须遵循的礼仪。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进出校门及上下楼梯要让老师先行。进入办公室要敲门,并且不随意翻阅老师的东西。与老师交谈时,要起立并主动让座,以示恭敬。
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也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则。态度诚恳、语调平和是与人交流的基础。要使用礼貌用语,尊重同学,不嘲笑、不欺负对方。借用同学的东西要征得同意,并按时归还。
每周的升旗仪式,更是我们表达敬意的时候。我们要有秩序地进场和退场,立正站立,保持肃静,行注目礼,唱国歌时要严肃而洪亮。
在参加集会时,我们也要注重礼仪。集合时要提前到达,听从指挥,不乱走动。会议或演出进行中,不擅自离场。演出结束后,要鼓掌致谢。上台领奖时,要鞠躬行礼,并向授奖者致谢。
无论是行走于社会,还是身处校园之中,我们都应该注重礼仪的表达。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礼仪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展现我们良好的素质与风貌。让我们共同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