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此(清朝太监宣读完圣旨后所说的钦此是什
在历史的长河中,清朝题材影视剧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观众的目光。每当太监在宫廷中宣读圣旨时,那种庄重而神圣的氛围总是让人心生敬畏。而每当太监宣读完圣旨后,大声喊出的“钦此”二字,更是成为了这一仪式的标志性结束。
历史总是比影视剧更为丰富多彩。在真实的清朝生活中,圣旨的宣读并非如影视剧中那般刻板。所谓的“钦此”,也并非每道圣旨的结尾。
实际上,所谓的圣旨,其实是谕旨的一部分。皇帝主动颁发的命令被称为上谕,而针对大臣奏事而下达的指示则称为圣旨。那些对圣旨一无所知的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皇帝虽然日理万机,但并不会每一道谕旨都亲自书写。对于一些机密要务,皇帝会选择亲自书写,这些被称为“朱谕”。朱谕的格式灵活多变,严肃的如给漕运总督的指令,活泼的如给年羹尧的劝诫。在这些朱谕中,我们并不会看到“钦此”二字。毕竟,“钦”是大臣对皇帝的尊称,皇帝自然不能自我尊称。
除了皇帝亲笔书写的朱谕,还有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根据皇帝旨意代拟的谕旨,经过皇帝御览同意后下发。这种代拟的谕旨上,可能会出现“钦此”二字,用以表明是皇帝定的旨意。例如,1908年慈禧太后代拟的懿旨中就有“钦此”二字。还有皇帝口授,再由制定的大臣传达施行的谕旨,称为“面奉谕旨”。在这些谕旨中,“钦此”字样也常常出现。这是因为宣读谕旨的大臣需要一个词语来表示结束,于是,“钦此”便成了大家熟悉的收尾词汇。亲王等高级官员发布的指示,虽然也有结尾词汇如“遵此”,但“钦此”与官员的身份和地位密切相关。
透过这些纷繁复杂的细节,我们可以窥见清朝宫廷生活的点滴。每一道圣旨的背后,都蕴含着皇帝的深思熟虑和治国策略。而这些细节之处,正是历史的魅力所在。让我们更加期待未来的历史剧能够更真实地还原历史的原貌,让我们感受到那段辉煌的历史时光。
【参考资料《清实录》《清代文书纲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