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极右主义
国内政治议程:保守主义的重塑
随着全球政治风向的转变,国内政治议程也迎来了保守主义的重构。
一、政策改革与官僚体系的重塑
特朗普通过设置“效率部”,以高效、简洁为原则,加速联邦机构的重组。终止多元化与平等计划并关闭美国国际开发署,对外宣称是为了消除腐败与浪费,实质上则是为了推进去监管化与行政体系的极大简化。在国内政策上,减税、反移民以及反“觉醒主义”文化议题成为焦点,同时强化执法机构在边境管控和反示威活动中的介入力度。
二、权力网络与舆论的操控
马斯克的X平台成为极右翼意识形态传播的核心工具。通过算法推送和舆论操控,放大保守主义叙事,并对欧洲主流政客如德国***朔尔茨发起攻击,公开支持德国选择党、加拿大保守党等右翼政党。
国际战略:右翼联盟的建立与权力博弈
在全球政治舞台上,右翼势力的扩张愈发明显。
一、全球右翼势力的崛起
特朗普通过关税政策对欧洲供应链施压,以“美国优先”为名义推动国际极右翼的联动。德国选择党、意大利的“庞德之家”等组织在民调中支持率显著上升。加拿大保守党领袖普瓦列夫尔更是被外界视为“特朗普翻版”,跨大西洋的右翼合作网络逐渐形成。
二、亲俄转向与对华的遏制策略
特朗普在对俄政策上呈现出淡化俄罗斯侵略行为的倾向,主张通过谈判解决俄乌冲突,甚至暗示承认俄占领土主权。与此其外交团队与普京政权存在意识形态上的共鸣。而在对华政策上,特朗普阵营则将中国视为“左翼全球主义最大受益者”,试图通过再工业化、技术封锁和强化防御体系来遏制中国的发展。
意识形态的内核与矛盾性
一、后自由主义与身份政治的结合
俄罗斯学者杜金指出,特朗普主义本质是“后自由主义”的回归。强调美国的核心身份(白人传统)与现实主义政治的融合,试图终结“觉醒文化”的试验。但这种政策混合了多种元素,如民粹主义、自由至上主义和新保守主义,显示出复杂的矛盾性。
二、与新自由主义的复杂关系
尽管特朗普以反建制姿态出现,但其经济政策仍延续新自由主义的逻辑,如减税和福利缩减。在军事领域,则通过选择性干预主义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军事战略。西方学界认为,这种看似对抗的做法实质上延续而非颠覆资本主义的危机结构。
争议与风险
一、国内民主机制的冲击
联邦官僚体系被忠诚度审查所取代,行政决策更加依赖非选举产生的技术精英,如马斯克等。这种做法引发了建制派对“影子”干政的批评,为国内民主机制带来冲击。
二、全球秩序的不稳定因素
特朗普的政策加剧了美欧之间的贸易摩擦,削弱了北约的凝聚力,并为全球极右翼势力提供了示范效应,导致多国政局动荡和社会分裂。有俄罗斯学者警告,这种意识形态的蔓延可能激化西方内部的文明冲突,加速现有国际体系的碎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