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礼仪(做人先学礼,春节到了,提前教给孩子基
春节假期的礼仪教育:与孩子共话传统与成长
这段时间,虽然正值孩子们的假期,但我依旧忙碌不已。不经意间,已经来到了腊月廿七。今年有些特别,没有年三十,腊月廿九便是除夕。时间如梭,转眼即逝。
春节,这个充满仪式感的节日,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是辞旧迎新?是全家团聚?是短暂休憩?亦或是继续前行?
对于孩子们来说,春节是真正的假期,是他们摆脱作业、放松身心的时刻。他们可以尽情享受自己喜欢的活动,如打打游戏、追追剧,或是随意发发呆。
对于父母而言,春节却是一个相对忙碌的时刻。他们需要走亲访友、招待客人,虽然忙碌,但这却是一年里重要的时刻。
这样的时刻,给孩子传授一些基本礼仪,让他们成为知书达理的好孩子,是每位父母的职责。
一、打招呼
过年时,亲朋好友的到访总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候,孩子是否会打招呼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些孩子嘴巴甜美,深受大家喜爱;而有些孩子却金口难开,让场面尴尬。
其实,打不打招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个性。有些人可能是孩子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而有些人则会让孩子产生排斥或恐惧。
但无论如何,打招呼总是被人们视为衡量孩子礼貌的标准。父母需要认真教导孩子打招呼的必要性以及方法。可以提前与孩子沟通,告知要见的人,并教孩子如何称呼。如果孩子内向,可以在家先练习一下称呼。如果孩子主动打招呼,家长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如果孩子害羞,家长也不要过于强求或责备。
二、收红包
对于孩子们来说,过年收红包无疑是一件开心的事情。虽然很多孩子的压岁钱最终都到了家长手里,但收到红包的那一刻,孩子们的心情依旧是激动无比的。
家长需要告诉孩子,当长辈给红包时,要双手去接,并礼貌地说“谢谢”。接过红包后,不能当着别人的面拆开,更不能与他人讨论红包的多少。收到红包后,应放入自己的口袋或交给父母保管。
三、餐桌礼仪
春节时常是多人一同进餐,这时餐桌礼仪尤为重要。家长需要提前告知孩子,要等到所有人都到齐,尤其是老人先上座后,才能开始用餐;用餐时要安稳地坐着,尽量吃自己面前的菜肴;如果想吃远处的菜,可以请父母帮忙;不要用筷子在餐盘里挑挑拣拣,更不能只顾及自己的喜好。吃饱后,可以告知父母提前离开餐桌。
四、做客之道
父母应提前告知孩子将去拜访的人家的人员结构。如果有年龄相仿的孩子,可以鼓励孩子带一些小礼物给对方。到别人家后要主动打招呼、问好、拜年;不动别人家的东西,更不去卧室、尤其是床上玩耍;离开时如果对方家小主人送给自己玩具,在得到大人的许可后才能接受;自己不能主动去要别人的玩具,更不能擅自带走。告别时,可以主动邀请对方到自己家做客。当父母和对方交谈时,不要随意打断或催促离开。
春节,不仅是孩子们的假期,更是传授礼仪的好时机。让我们一起携手孩子,共度这个充满仪式感和成长的时刻。待客之道的艺术——春节家庭礼仪指南
随着春节的脚步日渐临近,亲朋好友间的互访成为了一道不可或缺的活动。家长们需要借此机会与孩子交流,分享待客之道的重要性。让孩子知道在节日期间如何做一个礼貌的小主人。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是培养孩子良好品格的重要时刻。
当听到门外的敲门声响起时,鼓励孩子们迅速行动,主动开门迎接客人。一个热情的招呼与微笑的问候,能够让来访者感受到家的温暖。紧接着,孩子们应该引导客人入座,奉上精心准备的茶点、零食和水果。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展示了待客之道,还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能力。
如果来访的客人中带有同龄的小朋友,孩子们应该主动分享自己的玩具、书籍和零食。为他们提供一个快乐的玩耍环境,甚至可以准备一份小礼物送给来访的小客人。这不仅是对友情的表达,更是对孩子们社交能力的培养。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如果孩子有特别喜欢的玩具或书籍不愿意分享,也应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强求。
当客人准备离开时,孩子们应该与父母一起热情送客,表达感激之情并邀请对方下次再来。这个送别的过程,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感恩,还让他们学会了珍惜与他人的关系。
良好的礼仪是一个人最大的体面,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春节是一个展示孩子礼仪的绝佳时机。其实,孩子的礼仪大多源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通过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父母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树立榜样。
在这个春节期间,让我们共同努力,提前教导孩子必要的礼仪。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成为一个守规矩、懂礼仪、有修养的人。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孩子在春节期间展现出最灿烂的笑容,迎接每一个到访的客人。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孩子品格的锤炼。让我们一起努力,不做“熊孩子”,为春节增添更多的温馨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