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教练以前是做什么的(从猪倌到足球教练
在荔浦市的绿茵场上,阿敏教练与足球少年的故事正在上演。每当训练结束,阿敏都会仔细评估每位学员的表现,一一指出他们的不足,给予专业的指导。
时光回到2017年,那时的吴华敏,人称阿敏,身份是一名养猪场主。他在养猪行业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每年出栏的生猪近千头,甚至在“育肥猪”养殖技术上都颇有建树。他的内心却对足球有着深厚的兴趣。初中时,他曾在足球学校接受过培训,之后上高中、参军入伍,业余时间里始终坚守在足球场上。
在担任校外足球辅导员的过程中,阿敏深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有限,于是有了走出去深造的念头。2018年,他毅然决然地关闭了养猪场,自费前往德国参加足球教练员培训。一个月的培训后,他顺利获得了欧洲C级教练员证书,为此付出了10多万元的高昂费用。
学成归来的阿敏,不再满足于仅做校外的足球辅导员。他希望把所学传授给更多热爱足球的孩子,于是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办了荔浦市唯一的足球俱乐部。现实比预想更为艰难,招聘教练时,阿敏发现大家都是有激情有情怀但没有教练证。他自己成为了整个荔浦市唯一有证书的足球教练。在办理资质审核的过程中,俱乐部也遇到了诸多困难。但阿敏和伙伴们凭借对足球的满腔热情和不懈努力,最终成功组建了足球俱乐部。俱乐部出资让教练们参加教练员资格考试,他们全部考取了中国足协D级教练证。
阿敏教练的故事,不仅仅关于足球,更关于追梦和坚持。面对闹情绪的孩子,他变身知心大哥哥;在奔跑的孩子中间,他总觉得自己还是那个有梦的足球少年。每当穿梭在阳光铺洒的荔江两岸,看着孩子们在绿茵场上追逐足球的身影,阿敏的内心都充满了满足和喜悦。
足球,这项运动对于许多人来说,是热血与青春的象征。而在桂林,有一群教练,他们的足球情怀深深扎根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所效力的俱乐部,给予的待遇并不丰厚,仅仅提供课时补助,每月的收入不足两千元。这迫使教练们身兼数职,他们中有小卖部的老板、酒吧的经营者,甚至是夜宵摊的老板,凌晨收摊后,早晨依旧准时出现在球场上,吹响那清脆的集合哨。
阿敏便是这群教练中的一员。除了俱乐部的日常教学,他与伙伴们还积极与荔浦市的中小学展开合作,助力学校的足球活动。他们的努力使得两所学校在2022年成功获评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无论是协助组织校园联赛还是各种足球比赛,他们都在默默付出,为荔浦市营造了浓厚的足球氛围。
站在球场上,阿敏常常思绪万千。他最开心的时刻是看到孩子们陆续回到球场上课,而最担心的则是学员们的流失。面对当前中国足球环境的不佳现状,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职业前景感到担忧,不愿意让孩子往职业方向发展。阿敏坚信,足球运动所蕴含的团队、拼搏、坚强和忍耐等精神,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品质和力量。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他在指导学员训练时,更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坚强意志和敢于拼搏的精神。他希望这些孩子们通过足球训练,不仅能在球场上取得好成绩,更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受益无穷。
从养猪场、烧烤店、小商铺到绿茵场,阿敏和他的伙伴们虽然已近不惑之年,但他们心中的足球热情从未消退。他们的人生路径虽曲折多变,但他们对足球的执着与热爱始终如一。他们不计个人得失,始终坚守在这片绿茵场上,为桂林的足球事业默默付出。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关于足球的热血与激情,更是关于坚持与梦想的励志篇章。
这篇报道来自桂林日报社新媒体运营部,记者何平江和通讯员李才佳共同采写,向我们展示了这些足球教练的坚韧与执着,让我们为他们的付出与热爱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