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顷等于多少亩地(农药包装上印的用量说明不知
众所周知,农药对于农民而言,是再熟悉不过的伙伴了。每一粒种子从播种到丰收,都离不开农药的悉心照料。农药的使用并非简单的喷洒,背后隐藏着许多细节与技巧。
农药不同于其他产品,它的使用要求严格且精确。在为作物喷施农药时,掌握正确的稀释比例是关键。关于这一点,农药厂家深知其重要性,因此他们在每个产品包装上都印有详细的使用方法。
在我们中国,大部分农民群体集中在50至70年代出生的人群中。那个年代的人们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许多人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教育,因此面临阅读和理解农药标签上的用量说明的挑战。如今,农药生产厂家为了与国际接轨,采用了一些国际单位来表示用量,如克/亩、克/公顷或毫克/千克等。这些标注方式对于一些新型农民、高素质农民也显得颇为困惑。可以想象,面对这样的换算问题,那些没有接受过正式教育的老一辈农民朋友们更是摸不清头脑。
前不久,老黑收到了一位粉丝朋友的私信,他对于农药用量的标注方式感到困惑。他提到了克/亩的标注方式,希望我能为他解释并科普一下。于是老黑决定写一篇文章,为大家详细解读农药用量的标注方式和换算方法。
一般常见的农药用量标注方式有三种:克/亩、克/公顷以及我们熟悉的稀释倍数为倍。对于前两种标注方式,许多人可能不太熟悉其换算方法。但其实它们与我们常说的ppm有关,即药剂百万分比的浓度。
那么如何换算呢?首先看第一种标注方式直接写明倍液的。以一款标明防治柑橘木虱和蚧壳虫的吡丙醚乳油制剂为例,其净含量为100ml,包装上标明用药量为1000-1500倍液。这意味着这瓶吡丙醚可以兑水稀释成200-300斤的水溶液。这是怎么算出来的呢?我们默认1ml等于1g的重量(不同农药的密度可能有所不同),那么100ml就等于0.2斤。将这个数值与稀释倍数相乘,就可以得到所需的兑水量。
接下来是另外两种标注方式的换算方法。对于那些标明为克/亩或克/公顷的农药,我们可以通过公式“所需药液量(毫升)=(稀释用量/防治对象面积)X 100万”来进行换算。而对于毫克/千克的标注方式,我们可以按照每公斤水加入的药液量(毫升)=(稀释用药量/兑水量)X 1公斤来进行计算。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可以忽略不同农药制剂溶液密度的差异,统一按照1ml=1g来计算。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稍作调整。知道了如何换算之后如何正确兑药也是一门学问兑药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首先要注意使用二次稀释法以保证药效其次要避免使用浑浊有杂质的水来稀释药液最后要注意气温的高低和药物的性质来决定用药量和兑水量
一、关于农药净含量与兑水量的计算
已知农药制剂的净含量及其稀释倍数,如何计算所需的兑水量?公式其实非常简单:净含量乘以稀释倍数就等于兑水量。反过来,如果已知兑水量和稀释倍数,要计算农药的净含量,也很简单:兑水量除以稀释倍数就是净含量。举个例子,如果有30斤水,换算成毫升是15000ml,如果稀释倍数是1000或1500,那么相应的农药净含量就是15ml和10ml。
二、关于标注方式为单位面积的用药量
这种标注方式指的是每单位面积所需的农药用量。无论单位是亩还是公顷,计算方法都是一样的。换算时,无需受到面积单位的干扰。以吡丙醚乳油制剂为例,如果标签上标注的是番茄白粉虱上的制剂用量为47.5-60毫升/亩,我们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出其稀释倍数为1111-1403倍。之后,再按照之前的公式计算兑水量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标签上的用药量标注的是有效成分的用药量,那么还需要在计算出的稀释倍数上乘以该农药的总有效成分的含量。
三、标注方式为毫克/千克
这种标注方式也是ppm表达的一种。以某厂家生产的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为例,如果标签上关于柑橘疮痂病的说明用量是1333-2000毫克/千克,那么对应的稀释倍数是-600倍。这个倍数是如何得来的呢?公式是:1000000除以有效成分用药量,再乘以总有效成分含量。计算出正确的稀释倍数后,再按照之前的公式计算兑水量即可。
虽然购买农药时农资店老板通常会告诉我们每种农药的用量,但学会换算农药包装上的国际单位制标注方式仍然非常重要。这样,我们就能更准确地掌握农药的使用量,让农作物得到恰当的防护。掌握了这些换算技巧,我们在使用农药时就能更加得心应手,为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