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一年后什么病都出来了(老中医来了 - 坚持了
在大师们的引导下,艾灸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医外治疗法,近年来逐渐演变成为全民养生的时尚潮流。手持艾绒,感受那温暖的热力渗入肌肤,仿佛为身体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阳气。初尝艾灸的滋味,确实让人如沐春风,浑身舒畅。
小A的困惑也随之而来。坚持艾灸一年后,她发现自己比以前更怕冷了。原本以为艾灸能为自己驱散寒气,却不料似乎陷入了一个“越灸越冷”的怪圈。精致的脸上透露出淡淡的忧虑和不解。
这其中的原因究竟何在?我们需要明白,医学的复杂与时髦的简洁往往并存。虽然艾灸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日渐流行,但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准确把握其精髓。不当的艾灸方式,或许会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
对于艾灸为何会让人越来越怕冷的问题,背后的原因其实并不简单。艾灸作为一种温热疗法,理论上应能祛寒。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患者长期艾灸后却出现了更加怕冷的情况。这不仅让人更加畏寒,甚至可能使脸色变得晦滞发黄。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艾灸时受寒是常见的问题。在艾灸过程中,皮肤暴露在外,如果室内温度偏低或有微风,很容易着凉,导致寒气入侵。这种悄无声息的寒气入侵,可能让人察觉不到,只觉得艾灸处暖洋洋的,而身体其他部位却感受到了丝丝凉意。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体内阴寒渐盛,气血运行不畅,面色晦黯。
对寒冷的耐受力下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人对于寒冷的适应能力是可以锻炼的。经常暴露在寒冷环境中的人,往往能够练就不怎么怕冷的身板。而经常依赖艾灸提供的温暖的人,可能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自动下调,反而变得更加怕冷。
艾灸确实具有温散寒邪、温经通络、消瘀散结的功效,能够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艾灸并不等同于“让人不怕冷”。它主要是一种医疗保健手段,用于治疗多种寒证、虚证和瘀证,甚至能够回阳固脱,救治急危重症。
对于那些渴望通过艾灸来消除体寒的人来说,可能需要对“体寒”这一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体寒并非中医术语,其涵义模糊,有时等同于怕冷,有时则指的是其他概念。在正规医疗机构中,基本不会使用这一名词。
若想真正驱散寒气,不怕冷,还需要多锻炼。通过运动来增强身体素质和抵抗力,才能真正实现从内而外的健康。
作者孙士清在此提醒广大爱好者:在追求养生的过程中,务必谨慎选择。正确的方式才能带来真正的健康。文汇,转载请注明出处。此文来源于“新时代的老中医”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