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塑胶跑道图片效果图(我家门前|化工厂变通
程广森,一个普通的城市漫步者,却带着一份特殊的情感,走进了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塑胶跑道。他头戴迷彩帽,身穿短袖衫,每一步都踏在曾经熟悉的土地上——那是他青春燃烧的地方,北京东方化工厂。
眼前的景象如同调色板一般,秋色斑斓。金黄、碧绿、橙红色的叶子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座理想的“城市森林”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9月15日,他举着北京东方化工厂的老照片,站在原址留影,记录下这一瞬间的历史变迁。
让我们回溯时间的长河,见证这一片土地的起伏变化。1978年,东方化工厂开始筹备建设,21岁的程广森作为张家湾土生土长的村民,参与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他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记得这里曾经是张辛庄村、上马头村和小圣庙村交界处的一块沙土遍地的三角地。
随着现代化的脚步,东方化工厂在这片沙丘上拔地而起。1984年,我国第一套由日本引进的丙烯酸及其酯类装置在这里建成投产,结束了国内丙烯酸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工厂迎来的那段辉煌岁月,让程广森满脸自豪。他回忆起当年工厂中塔林屹立、管廊交错的场景,以及员工们在流水线上挥汗如雨的身影,仍然历历在目。
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可回避的是,东方化工厂带来的污染问题也一直存在。程广森记得,每当机器出现故障时,滚滚黑烟就会从烟囱中排出,甚至在十几公里外都能看见。虽然东方化工厂给附近的百姓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与福利,但这些污染问题同样让居民们感到困扰。
2012年,随着北京的产业升级更新,东方化工厂宣布停产。得知这一消息时,程广森心里五味杂陈。他在这里工作了一生,见证了工厂的诞生与成长。作为住在附近的百姓,他同样渴望清新洁净的空气。带着复杂的情感,他走进厂房,用相机记录下这里的每一处变化。
2016年7月,城市绿心与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一同进行了国际方案征集。而东方化工厂所在地——小圣庙村、上马头村、张辛庄村三个村庄及周边停产的老旧厂区等场地构成了城市绿心的中心场地。在副中心的绿色空间格局中,“城市绿心”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自2018年9月“城市绿心”整体开工以来,程广森一直关注着这片土地上的变化。荒无人烟的沙土地变成了绿树成荫的公园,园中路也逐步成形。9月15日,他漫步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讲述着这里的巨大变化,仿佛看到了自己青春的影子在这片土地上延续。
如今,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已经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而程广森的故事也成为了这里的一道风景线。他的经历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变迁,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这片绿色家园。老厂房变健身场所,时尚设施收获新粉
程广森常在此跑步,他跑出的轨迹如同绽放的五瓣儿梅花,形象地被命名为“梅花大道”。如今,这条星形环路已成为他的日常跑步路线。新京报记者拍摄的航拍图让人震撼,一条五角星形状的路嵌在茂密的森林中。这片占地广阔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在短短两年内就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副中心的新地标。
走进公园,你会发现这是一片四季变换的森林景观。星形环路上,高达六公里的跑道两侧,高大的彩色叶乔木林立,每当金秋时节,这里便成为一片金色的景观大道。每个节气都有代表性的树木点缀在环路的两侧,形成一幅美丽的四季画卷。
城市绿心的建设速度之快令人惊叹。仅仅两年时间,这片大规模的城市森林就在副中心扎根生长。正式开园当天,穿着各色雨衣的市民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个昔日老工厂的华丽转身。程广森作为见证者之一,深感激动。他提到老厂区的大门、工厂落成碑以及石麒麟等工业文化遗迹都得到了保留,这些遗迹不仅代表了北京工业的发展,也承载了他个人的记忆和感情。
公园内的老建筑不仅保留了原有的风貌,还注入了新的城市功能。比如公园南门的黄房子“活力汇”,原本是东亚铝业厂区,现在改造成了充满时尚气息的运动场馆。这些时尚的体育设施为这座全龄友好公园赢得了更多年轻的粉丝。
在这里,绿色发展是底色。公园注重绿色低碳理念的实施,老厂房的屋顶上分布着上百条采光带,自然光透过天窗进入室内。公园也是动物们的乐园。程广森经常在这里遇到各种小动物,包括鸟儿、刺猬和草兔等。公园设置了生态保育核,用自然的力量恢复区域生态,为小动物们营造了一个栖息地。生态保育核外围设有生态缓冲带,尽量减少人为干预,让小动物们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公园还预留了动物迁徙廊道,提供了水源和食物,为各种生物营造了完美的生存环境。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是副中心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副中心的森林面积已经扩大到了约46.8万亩,形成了多个森林板块。这里不仅是市民锻炼身体的好去处,也成为了各种生物的乐园。三大建筑亮相城市绿心,未来之城呼唤市民共享文化盛宴
随着夏日的尾声,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三大文化地标——大运河物馆“运河之舟”、副中心图书馆以及副中心剧院,如璀璨明珠般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西北部闪耀。新京报的记者近日探访了这些正在建设中的文化巨擘,给我们带来了令人期待的视觉盛宴。
程广森,一位对这片土地充满情感的老人,虽还未亲自走进这三大建筑,但对它们的特点如数家珍。从电视、报纸上得知的关于三大建筑的信息,让他对这未来的文化圣地充满了憧憬。他期待有朝一日能带着家人来此享受丰富的文化生活。那“银杏叶”状的副中心图书馆屋顶,不仅能让自然光照进来,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柔和的读书环境,更代表着对未来的绿色生活的追求。而顶尖剧院的建设,则意味着未来的文化盛宴将随之呈现。大运河物馆则运用了许多先进技术,旨在更好地保护展出的文物。
这片充满生机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不仅是副中心绿色发展的典范,更是市民们向往的绿色休闲胜地。三大建筑的“绿色”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它们投入运营后,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207吨,为市民带来更清新的空气。
随着三大建筑预计在今年年底基本完工,2023年底正式向公众开放,程广森充满期待。他表示,虽然孩子们住在城里,但可以通过绿色出行轻松到达这里。三大建筑周边规划的地铁站,将使市民们方便地通过配套设施进入图书馆、剧院和物馆。
随着三大建筑的正式亮相,这座充满未来感的绿城将吸引更多的市民前来探访。程广森坚信,未来的城市副中心将成为市民们感受绿色生活舒适和惬意的地方。这里不仅是文化的聚集地,更是市民们休闲、娱乐、学习的理想场所。
新京报的记者们用他们的镜头,为我们捕捉到了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精彩瞬间。编辑们则用心将这一切呈现给读者,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未来的文化盛宴。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去、去体验、去享受这未来的绿色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