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在哪个海域(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发现裸露
新华社青岛报道(记者张旭东)——9月22日,介绍南海海域新发现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近日发布震撼消息:在我国南海海域,科学家们发现了裸露在海底的奇特物质——“可燃冰”。这一重大发现得益于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关键区域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的有力支持。
随着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的深入,搭载其上的“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携我国自主研发的拉曼光谱探针,在我国南海海域成功捕捉到了这一罕见的自然现象。经过证实,这种物质即为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
此次之旅中,“科学”号共在南海海域发现了两个存在裸露天然气水合物的站点,水深达约1100米。其中一处站点令人惊叹,它位于冷泉化能极端生物群落中。这里的天然气水合物动态合成并分解,为深海冷泉化能极端生命提供能量源,如甲烷和硫化氢等。另一站点则更为引人瞩目,它位于一个活动冷泉喷口的内壁,这是在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发现的正在喷发的深海冷泉喷口。
众所周知,天然气水合物通常分布在深海沉积物或大陆永久冻土中。而此次发现的裸露在海底表面的天然气水合物则是个例外。它们需要大量深海冷泉流体作为气源,这种自然现象在全球也极为罕见。这一发现为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分解、成藏以及与海洋环境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极佳的天然实验场。它不仅对科学界意义重大,也为未来能源开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潜在资源。这一重大发现无疑将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热议。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片充满神秘与可能的南海海域,将会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地球的秘密。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激动人心的科学发现,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