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是怎么死的(陆逊一生出将入相,为何却被孙
在陈寿的《三国志》中,诸葛亮和陆逊这两位传奇人物,除了诸侯君主外,独享列传之尊。诸葛亮的一生鞠躬尽瘁,为蜀汉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而陆逊,忠诚耿直,出将入相,其深谋远虑为东吴立下赫赫战功。这位肱骨之臣,在晚年却遭受了主公孙权的逼死。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呢?
对于这一悲剧,孙权的行为显然并非一时冲动。在小编看来,孙权逼死陆逊,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复杂因素。陆逊在军队中的声望极高,他在大将吕蒙去世后,成为对抗蜀国和魏国的头等大将,经历数百场战事后,其声望更是达到了顶峰。这样的声望和影响力,让孙权感受到了威胁。
陆逊作为江东世家大族的一员,其家族姻亲在东吴担任要职。特别是陆逊本人,曾被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位高权重,这也成为了他功高震主,被孙权猜忌的原因之一。孙权并非一开始就防备着陆逊,但在周瑜、鲁肃、吕蒙等大臣相继病逝后,陆逊在武昌的声望愈发隆盛,与东吴的太子孙登及一众将领的交情也甚好。这样的局面,无疑让孙权感到更加不安。
随着三国后期的格局日渐稳定,孙权对陆逊的猜忌和防备也愈发明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孙权晚年,陆逊等大臣非常拥戴太子,这本身就是让孙权非常恼怒的事情。而且,因为陆逊的位高权重,孙权也担心储君登基以后无法掌控这些大臣。在此基础上,孙权选择了逼死陆逊。
其实,孙权在一开始并无心逼死陆逊。毕竟陆逊是孙策女儿的丈夫,他也不想自己的侄女早早守寡,所以最初他还是给陆逊留下了一些退路。作为君王,他必须考虑一些大局问题。一个大将如果功劳太高,的确很容易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尽管孙权数次想要给陆逊机会,但无奈陆逊的声望和影响力始终居高不下,这让孙权最终选择了逼死他。这样的结局,既让人感叹陆逊的命运多舛,也让人深思权力与信任之间的微妙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