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多少千克不影响身高(为什么大多数举重运动
当我们观看举重比赛时,常常会发现举重运动员的个子似乎都比较矮小。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62公斤级举重冠军张湘祥为例,他的身高只有161cm,这在体重为62公斤的普通人群中算是较矮的身材了。这种现象背后蕴含着物理学中的奥秘。难道个儿高和个儿矮,他们做的功有所不同?让我们一竟。
功这个词具有多重含义。在日常语境中,它代表着“贡献”,如功劳、立功等;同时也有“成效”的意思,如成功、事半功倍。但在物理学领域,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它的“成效、效果”之意。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时,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现出了成效,我们称之为“做功”。如果我们施加了力,但物体并未移动距离,那么我们的力就没有做功。例如,用力搬石头却未能移动,所做的就是无用功。功的大小可以用焦耳来衡量。你知道吗?1焦耳相当于把一个苹果举高1米时所做的功。
以张湘祥为例,他在获得世界冠军时的挺举成绩是167公斤。根据功的计算公式和他161厘米的身高,我们可以计算出他所做的功大约是26887焦耳。如果换一个身高为170厘米的运动员来举同样的重量,他做的功大约会是28390焦耳,显然要比张湘祥多做一些功,消耗的能量也相对更多。
基于这些原理,举重教练在选拔运动员时,往往会倾向于选择一些体格健壮、身材相对较矮的选手。举重是按重量级别进行的运动,对于同为62公斤的运动员来说,张湘祥的矮个子使他更为粗壮,能够承受并举起更重的重量。
那么你是否曾经提着一桶水前行过?假设你前行了一百米。你提水时向上的力量是否做功了呢?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欢迎给出你的答案。我是小编“用知者”,一个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人。让我们一起和了解这些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