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英超
自201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资本对英超俱乐部的投资热情高涨,在华丽入场的背后,多数投资案例却面临了困境。以下是对主要投资案例的深入分析:
一、重点投资项目和历程
1. 埃弗顿俱乐部(2016年-2023年)
中国富豪许家印于2016年以2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埃弗顿俱乐部。为了提升球队实力,他累计投入了超过1.5亿欧元用于引援。球队的成绩并未达到预期,甚至在2016/17赛季仅名列英超第九。随后,俱乐部陷入了财政危机,最终在2023年以6000万欧元的亏损价格出售。
2. 西布罗姆维奇俱乐部(2016年-2024年)
由赖国传牵头的中国财团,包括A股上市公司棕榈股份,于2016年完成了对西布罗姆维奇俱乐部的收购。由于俱乐部在2024年降级至英冠,中国财团计划以最高2800万英镑的价格出售,这将使棕榈股份面临3-4亿元的减值损失。
3. 南安普顿俱乐部(2017年)
高继胜家族以2.1亿英镑的价格收购了南安普顿俱乐部80%的股权,成为继西布朗之后第二支由中国资本控股的英超球队。
4. 曼城母公司(2024年)
华人文化集团与中信资本向英国城市足球集团注资4亿美元,获得了包括曼城俱乐部在内的13%股份。这是少数相对成功的战略投资案例。
二、投资特征与遇到的问题
1. 高溢价收购风险:许多案例都涉及高溢价收购,如埃弗顿的2亿欧元收购价,但未充分考量俱乐部实际运营能力与市场价值的匹配度。
2. 运营管理困境:中国资本普遍缺乏欧洲足球管理经验。例如,埃弗顿在引援决策上的失误以及西布朗降级后的资产贬值,都反映了战略规划的不足。
3. 政策与市场环境变化:自2017年以来,中国加强了资本外流的监管。英国脱欧和欧洲足坛财务公平竞争规则的日益严格,也加剧了投资压力。
三、当前态势与未来趋势
截至2025年,中国资本在英超的投资呈现出以下态势:
1. 退出潮:由于财务压力,部分中国资本开始逐步退出核心俱乐部。
2. 战略调整:部分资本开始转向非控股投资或投资低级别联赛。
3. 品牌效应衰减:中国企业试图通过足球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初衷并未全部实现,反而暴露了跨境投资的短板。
四、典型案例对比
以下是几个典型案例的对比:
埃弗顿:2016年被许家印收购,累计投入巨大,但最终因成绩不佳在2023年出售,造成亏损。
西布罗姆维奇:由中国财团收购,但因俱乐部降级,计划低价出售。
南安普顿:高继胜家族收购80%股权,仍是中资控股。
曼城母公司:华人文化集团和中信资本的注资相对成功,目前仍在运营中。
中国资本对英超的投资历程充分显示了跨境体育资产管理的复杂性。在追求市场机遇的更需要应对文化差异、政策风险和专业技能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