鹜的意思(中医经典——金匮要略名词解释)
金匮要略名词解释
金匮要略系书名。
金匮为藏放古代帝王的圣训和实录之处;要略指节略本。
表明本书内容精要,应当慎重保藏之意。
上工指高明的医生。
治未病这里指治未病的脏腑。
实脾即调补***之意。
客气邪风外至曰客,不正曰邪,指能够令人治病的不正常的气候。
疢难即疾病。
喑喑然形容声音低微而不清澈。
卒厥卒同猝。卒厥,是突然昏倒的一种病症。
脉脱指脉乍伏不见。是邪气阻遏正气,血脉一时不通所致。
所得指适合病人的饮食居处。
暍病病证名,即伤暑,以发热身重,汗出烦渴,少气脉虚为主证的病证。
痉病病证名,以项背强急,口噤,甚至角弓反张为特征的病症。但有外感与内伤之别。本篇是因外感风寒之邪,内有津液不足,而筋脉失养所致。
湿痹病证名湿邪流注关节,闭阻筋脉气血,出现关节疼痛的病证。
将息养息、调养的意思,指服药后的护理之法。
卧不着席手足向后伸仰,卧是腰背不能着席,亦即角弓反张的意思。
下有陈寒指病人下焦有寒已久。
虫行皮下服药后病人皮肤出现痒如有虫爬一样的感觉。
冒状瞑眩、头昏眼花。
百合病病证名,是一种以精神恍惚,口苦,小便赤,脉微数为特征的病证,多见于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或情志不遂,郁热伤阴所致。主要病机为心肺阴虚内热。
百脉一宗百合病是一种心肺阴虚内热的疾病。心主血脉,肺朝百脉,故心肺正常,则气血调和,百脉皆得所养,若心肺一病,则百脉皆病。所以“宗”实指心肺。
狐病病证名,由于湿热虫毒侵蚀所致的病证,症状以咽喉、前后二阴溃疡为特征,并伴有默默欲眠,卧起不安,面目乍赤、乍黑、乍白等症状。侵蚀咽喉者为病,蚀于下部二阴者为狐病。
声暍“暍”读作“yˋe",指说话声音嘶哑,为湿热虫毒蚀于咽喉,伤及声门的症状。
阴阳毒病证名,因感染疫疠邪毒所致的病证。疫疠邪毒伤人阳分,症见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为阳毒证;伤人阴分而见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为阴毒证。
中病是指治疗切合病情,服药后病情明显好转。
淅然形容怕风,寒栗之状。
疟病是一种感受疟邪而引起的以寒战高热,休作有时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证。
疟母是指疟病日久不解,正气渐衰,疟邪深入血络,假血依痰,居于胁下形成癥瘕者。
瘅疟瘅,热也。瘅疟是由于阴亏阳盛,内外热炽所致的,以但热不寒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疟病。
温疟是由于里热内盛,外感寒邪所致的,以热多寒少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疟病。
牝疟是由于痰饮内停,疟邪潜留阴分,阻遏阳气所致的,以寒多热少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疟病。
风发风,泛指邪气。风发,是指感受风邪而发热。
烦冤症状名。指难以言状心中烦闷不舒的感觉。
消铄脱肉指肌肉消损。
癥瘕是腹中积聚块的统称。形坚不变的名癥,或聚或散的名瘕。
饮食消息指适当的饮食调理。
僻不遂指口眼斜,不能随意运动。
重不胜指肢体重滞不易举动。
风引即风间掣引之侯。
头风是发作性头眩、头啊之类的疾患。
身体魁羸是形容关节肿大,身体瘦弱。
脚肿如脱形容两脚肿胀,且又麻木不仁,似乎和身体要脱离一样。
四属断绝指四肢得不到气血的荣养。
脚气冲心是指脚气病而见心悸、气喘、呕吐诸症者。
盛人身体肥胖之人。
历节是由于肝肾气血不足,复感风寒湿邪,痹阻关节,而致周身关节疼痛的一种疾病。
血痹是因气血不足,感受外邪,以致阳气痹阻,血行不畅而产生的一种以局部肌肉麻木为主症的病证。
风痹一种以肌肉和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虚劳凡是由于劳伤所致的慢性衰弱性疾病,统称为虚劳。
目瞑瞑与眩通用。目瞑即目眩,指两眼昏花。
风气百疾风气,泛指病邪。风为百病之长,侵入人体之后能引起多种疾病,这些疾病可统称为“风气百疾”。
面色薄指面色淡白无华。
痹侠背行指脊柱两旁有麻木感。
马刀侠瘿结核生于胁下名马刀。生于颈旁名侠瘿,两者可统称为瘰疬。
酸削指两腿酸痛消瘦。
失精家指经常***、滑精之人。
里急指腹中有拘急感,但按之不硬。
干血又称久瘀,一般称为“干血劳”,可由于虚劳日久不愈,经络气血运行受阻而产生,其症状表现有少腹硬块,按之痛而不移,两目黯黑,肌肤甲错等。
漏下非月经期间下血,淋漓不断。
缓中补虚为虚劳干血证的治则,方用大黄蛰虫丸,攻补兼施,峻药丸服,意在缓攻,达到扶正不留瘀,祛瘀不伤正的作用,故曰“缓中补虚”。
身体不仁指肌肉麻木失去知觉。
肌肤甲错指肌肤粗糙如鳞甲状,是因瘀血内停,妨碍新血的生成,肌肤失养所致。
卒喘悸卒同猝。是指病人稍微动作则突然气喘、心悸。
虚烦不得眠心中郁郁而烦,虽卧而不得熟睡。
快药指泻下峻猛之药。
上气指气逆而上。
肺胀病名,因外有表邪,内有饮邪郁热,内外合邪,闭塞肺气,肺气胀满所致的病证。
咳嗽上气病名,指咳嗽与气逆不降而喘并见的病证,本篇所论上气为主,有虚实之分,以内外合邪者为多。
惊怖指不良情志因素所致的精神症状。
火邪谓误用温针、艾灸、火熏等法所引起的病变。
奔豚是《金匮》中的一种疾病。其症状为气“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
脐下悸指脐下有跳动的感觉。
胸痹是由于胸阳不足,阴邪上乘,胸阳闭阻而引起的一种以胸膺部疼痛或痞塞满闷为主症的疾病。
阳微阴弦是胸痹与心痛的典型脉象。阳微指寸口脉微,寸口属上焦,寸口脉微,代表次胸阳不足;阴弦指关、尺脉弦,候中、下二焦疾病,代表中、下二焦阴邪(水饮或寒邪)强盛。,张仲景在这里提出“阳微阴弦”四字作为胸痹与心痛的典型脉象,并借此进一步推论两者的基本病机属于胸阳不足,阴邪上乘,胸阳闭阻。
胁下逆抢心指胁下气逆,上冲心胸。
诸逆指停留于心下的饮邪、寒邪向上冲逆。
心悬痛是指心窝部向上牵引作痛。
谷气不行指大便不通。
痛而闭指腹痛与大便闭结不痛两个症状。
如一饮顷约烧一餐饭的时间。
食糜指吃粥。
真朱指朱砂。
白汗指因剧痛而出的冷汗,又称白津。
两胠胠,古腋字。两胠即指胸胁两旁当臂处。
不知知,一指病愈。《方言》:“知,愈也,南楚病愈者,或谓之知。”不知,即病未愈。亦指服药后的反应。
身运指身体运动转摇。
蛊注病名。发作时胸闷腹痛,有如虫咬之状。
邪哭有如邪鬼作祟,无故悲伤哭泣。
肾着即寒湿痹着于腰部所致,因腰为肾之外腑,故名肾着,症见腰部冷痛和沉重之感,治以甘姜苓术汤。
乱如转丸是形容脉象燥动,如弹丸之乱转。
三焦竭部三焦各部所属脏腑的机能衰退。
淋秘淋是指小便滴沥涩痛,秘作闭字解,小便闭塞不通,即是癃闭。
鹜溏鹜即鸭。鹜溏,是说如鸭的大便,水粪杂下。
肠垢肠中的黏液垢腻。
馨气馨同;馨气,即水谷之气停积留滞之病。
痰饮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痰饮指体内水液年化输布失常,停积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包括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狭义痰饮指四饮之一的痰饮,邪停肠胃,其人素盛今瘦,肠间沥沥有声为主症。
伏饮指饮伏不出,较为久深,时发时止者,属四饮范畴。
心下坚筑指心下痞坚而悸动。
温药和之为痰饮的治疗总则。“温”具有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调水道之义,“和”指温不可太过,利不可太峻,包括行、消、开、导等。
咳逆依息指咳嗽气逆,不能平卧,须倚床呼吸。
微饮指饮邪轻微者。
黧黑指黑而晦暗的颜色。
消渴消渴有病和症两种含义,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特征,症是指热病中口渴引饮的症状。
淋病是以小便淋沥涩痛为主的病症。
小腹弦急即小腹拘急。
小便如栗状小便排出栗状之物。
淋家淋病患者。
周痹病名。周身上下游走作痛。
泄风由于隐疹身痒,是风邪外泄的现象,所以叫泄风。
颈脉指足阳明人迎脉,在结喉两旁。
脉卑是说按之沉而弱,表示营血不足。
阳衰指女子五七、男子六八之阳明脉衰之时。
寒气不足指有寒而又气血不足。
聂聂动是形容其动而轻微。
大气指膻中之宗气。
四肢苦烦指四肢重滞不舒。
谷疸多因饮食内伤,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滞阻遏中焦所致。主要症状有食即头眩,烦闷,腹满,小便不利,身目发黄等。
酒疸因嗜酒伤中,湿热内蕴所致。主要症状有身目发黄,心中懊憹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小便不利等。
女劳疸多因房劳伤肾所致。主要症状有身黄,额上黑,手足中热,微汗出,薄暮即发,小便不利,膀胱急等。
心中懊憹指心中郁闷不舒,烦热不安。
靖言了了指言语不乱,神情安静。
心中如啖蒜虀状啖,即吃的意思;虀,指捣碎的姜、蒜、韭菜等末。此句是指胃中有灼热不舒感,如同吃了大蒜、韭菜等辛辣之品。
皮肤爪之不仁谓肌肤麻木不仁,搔之无痛痒感。
痿黄即萎黄,指身黄而不润泽。
目睛晕黄有两种情况,一是望诊可见黑睛周围发生黄晕与黄疸白珠发黄有别;另有病人自觉视物昏黄不清。
惊是惊恐,指精神不定,卧起不安。
阴伏病人自觉有热,心烦胸满,口干燥而渴,但诊其脉,并无热象,这说明热不在气分,而伏于血分,是瘀血郁热所致。
目睛慧了谓目睛清明。
客热即虚热或假热,是相对于真热而言。
气利反映下利滑脱,大便随失气而排出。
彻心中愦愦然无奈彻,通彻,亦即通联之意。心中,即胸中,主要指病人自觉胸中烦闷已极,有无可奈何之感。
气绝是指脏腑之气虚衰的意思。
下重即里急后重。
少阴负趺阳就是少阳脉比趺阳脉弱小的意思。
郁冒即郁闷昏冒之意。
哕即呃逆,是胃膈气逆之证。
肠痈即肠间成痈,属脏腑疮痈,为内痈之一。
金疮刀剑等金属造成的外部创伤。
浸淫疮是一种皮肤病,病情顽固,起病时范围较小,如栗米状的小疮,先痒后痛,分泌黄水,随黄水向外浸淫皮肤而范围扩大,逐渐蔓延全身。
洒淅形容如凉水洒淋身上,感到寒冷从脊背发出,不能自持。
其身甲错即肌肤甲错。
趺蹶一种足背僵直,行走不利,不能后退的疾病。
刺踹针刺小腿肚的穴位。
转筋俗称抽筋,是一种筋脉挛急的病证,多发生在四肢。
脉上下行形容脉象强直有力而无柔和之象。
阴狐疝气简称狐疝,为疝气时上时下,如狐之出没无定,相当于今之腹股沟疝。
蛔厥蛔虫病因腹痛剧烈而致的四肢厥冷。
手指臂肿一种手指臂部关节肿胀,并作振颤,全身肌肉也发生抽动的病证。
恶阻指妊娠两个月左右,出现的恶心呕吐等妊娠反应。
胞阻为妇人妊娠病名,指妇女妊娠时,出现下血及腹中痛的症状。乃冲任虚寒,阴气不能内守,阴血下漏,不能养胎所致。
衃指色紫而暗的瘀血。
半产指妊娠不足月生产,也称小产。
阴脉指尺脉。
少腹如扇指少腹冷,如有风吹的感觉。
呼吸即吸气之声,一般在忍痛吸气时发出。
发露得风是指产妇分娩时,因产床不洁或保养不慎而感受病邪。
在草蓐即在产床。古代有在草上分娩之习,故言之。
恶露是分娩时应流出的瘀血。
乳中即产后哺乳期。
孤阳上出是阳气独盛之意。
热入血室妇女月经适来或适断时,感受外邪,邪热与血互结于血室所致的病症。
胞门即子宫。
形体损分指形体消瘦,与未病前判若两人。
奄忽眩冒奄忽,突然之意,奄忽眩冒,即指突然发生晕厥。
厥癫指昏厥、癫狂一类疾病。
多嗔时常发怒
梅核气病人自觉咽中有物梗塞,咯之不出,吞之不下,对饮食一般无妨碍。
炙脔肉切成块名脔,炙脔即烤肉块。
脏坚痞不止胞宫内有干血坚结不散。
胞系了戾膀胱之系缭绕不顾。
陷经经气下陷,下血不止。
阴吹前阴出气,如后阴矢气一样。
正喧前阴出气频繁,以致声响连续不断。
1、黄帝内经经典段落及名句
2、中医病因病机病症名句集锦
3、中医经典名句整理
4、中医经典——郝万山讲伤寒论70讲视频大全
5、中医经典——伤寒论***整理(必背条文)
6、中医经典——伤寒病六经辨证方法
7、中医经典——伤寒论108条背诵条文
8、中医经典——辨经络病证方法
9、《伤寒论》图解大全
10、中医经典——汤液经法—十二神方
11、中医经典——十大名方彩图速记
12、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背诵部分节选
13、《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一篇 上古天真论
14、《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二篇 四气调神大论
15、《黄帝内经·素问》——第三篇 生气通天论
16、《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四篇 金匮真言论
17、《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五篇 阴阳应象大论
18、《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六篇 阴阳离合论
19、《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七篇 阴阳别论
20、金匮要略笔记要点
注意中药处方需在执业医师下使用。
本头条发布的版权属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存在不当,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了解更多中医经典健康资讯,
敬请关注本人的头条号——老中医周攻谋(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
与医生成朋友,多个健康顾问,健康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