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池水质卫生标准
介绍游泳池水质卫生标准:保障健康畅游的秘密武器
炎炎夏日,游泳池是人们避暑的好去处。为了确保每一位游泳者的健康与安全,游泳池的水质卫生标准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关于游泳池水质卫生标准与管理要求的详细解读,带你了解保障水质安全的秘密武器。
一、核心水质指标解读
1. 浑浊度:人工游泳池的水质应清澈见底,其浑浊度应≤1NTU,确保水质的透明度与舒适度。
2. pH值:维持在7.0至7.8之间,这一范围能确保消毒效果最大化,同时减少对游泳者皮肤的刺激。
3. 余氯含量:消毒后的水中应含有适量的游离性余氯,其浓度应维持在0.3至1.0mg/L之间。化合性余氯的含量应≤0.4mg/L,避免产生刺激性物质。
4. 尿素含量:限值≤3.5mg/L,这一指标反映了水体受人体污染的程度。
5. 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应≤1000个/mL,大肠菌群的含量应≤18个/L,这一标准有助于预防疾病的传播。
6. 水温:适宜的水温为人工游泳池的水温建议控制在22至30℃,这一范围能让游泳者感受到舒适与温暖。
二、其他关键参数一览
1. 氧化还原电位(ORP):当采用氯或臭氧消毒时,ORP应≥700V,这一指标反映了消毒剂的活性。
2. 臭氧浓度:池水中的臭氧浓度应≤0.05mg/m³,池水上方的空气中臭氧浓度应≤0.2mg/m³。
3. 硫酸铜防藻:适量添加硫酸铜可防止藻类生长,常规添加量为0.25至0.5mg/L,藻类爆发时不超过1.0mg/L。
三、管理要求严格执行
为了确保水质安全,游泳池的管理要求同样严格。每日需补充新水并维持循环净化系统或直流式给水系统的正常运行。通道和卫生设施应定期清洁消毒,浸脚池的水每4小时更换一次。患有肝炎、重症沙眼、皮肤病等疾病及酗酒者禁止入池。
四、卫生意义深远
通过严格控制上述各项指标,可以有效降低传染病的风险,减少化学物质对游泳者的刺激,提高水体的透明度与舒适性。对于游泳池的经营者而言,遵循的国家标准(如GB37488-2019)是确保游泳者健康与安全的必要之举。让我们共同为每一位游泳者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游泳环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