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版儿童节(儿童节,让所有人的童心活
当儿童节真正释放出儿童的天性,展现出儿童的无限潜能和创造力时,它便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欢乐的节日。在这一天,儿童可以展现他们的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展现他们的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以及歌唱与了解的喜悦。儿童节也是成人释放未泯的童心童性的时刻,成为了一个连接着儿童和成人的桥梁。
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认为,节日之所以成为节日,不在于对某一历史时刻的重复,而在于它在年复一年的回归中成为“新”的节日。在这个过程中,儿童节也在不断地变迁和生成。由于参与节日的人们不同,以及境域之殊,同一个节日会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尽管岁岁年年参与节日的人不同,但节日之“花”却能年年岁岁保持相似,展现出儿童节的永恒魅力。
儿童节起源于对捷克利迪策村和全世界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的悼念。西方人士发起儿童节旨在捍卫儿童的权利。中国的儿童节也有其独特的来历。自清末以来,时人不仅努力学习西方之长技以保卫国家,更从童蒙教育抓起,期望通过“蒙以养正”来改造人才。在亡国亡种之际,儿童自幼便背负着振兴民族国家的期待。
为改善社会对儿童的观念,清末民初的慈善事业家、新知识分子借鉴西方经验,设立本国儿童节,宣传新的儿童观,并唤起社会对儿童事业的关注。儿童节不仅是一个呼吁社会关注儿童的节日,更是一个要求儿童为社会服务与贡献的节日。在抗战时期,儿童节被更多地用来宣传与塑造儿童的社会形象,动员儿童对政治和革命的认同。
从儿童的立场看,儿童节应该是他们的自由天地,是尽情地嬉戏与玩耍的时刻。孩子们期待得到期盼已久的礼物、实现期待已久的愿望、有更多的自主与自由、有更贴心的关心与陪伴。一些国家的儿童节过得格外有趣,例如国家的糖果节、日本的鲤鱼节和瑞典的龙虾节,都寓意着孩子们的欢乐和勇敢精神。
如果儿童节被掺杂以功利的诉求,失去成人为孩子匠心独特的考虑,它很容易变质为折腾儿童的“儿痛节”。例如,如果为了庆祝儿童节而要求儿童排练大型节目以展示他们的多才多艺,这样的庆祝方式实际上是在以爱的名义消费儿童、浪费儿童、消耗儿童的童真与生命力,是对儿童赤裸裸的伤害。我们应该尊重儿童的意愿和需求,让他们在儿童节这一天真正地感受到快乐与自由。若从儿童的视角,重新构想成人节的庆祝方式,并以此为灵感,设想一个名为“童心再燃成人节”的节日。当成人节遇上童心,将会带来怎样的碰撞与惊喜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节日,感受其中的乐趣与深意。
在这个节日里,不再是沉重的加班和繁忙的工作,而是回到了童心未泯的时光。仿佛重返童年,大家一同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游戏和活动,释放内心的压力与疲惫。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将有机会再次感受到无忧无虑的快乐和纯真的喜悦。
想象一下,一群成年人穿着彩色的节日服装,参加各种充满童趣的游戏和挑战。他们或许在沙堆里挖宝藏,或许参与团队建设的竞赛,或是欢声笑语地玩滑梯和秋千。不仅如此,还有各种手工艺活动、故事分享会和童心创作展示等,让每一个成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童趣所在。
这样的节日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和放松,更是为了提醒成年人不要忘记内心的童心。那颗童心,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纯真与善良,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当我们沉浸在这个节日的欢乐氛围中时,我们也能回想起童年时的梦想和憧憬,重新点燃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正如席海燕博士所说,童心才是儿童节值得庆祝并永恒欢乐的源泉。同样地,“童心再燃成人节”也是为了唤醒和激发成年人内心的那份童心。让我们在这个节日里,找回那份天真无邪的笑容,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奇迹。
在这个节日里,我们还会邀请儿童参与其中,让他们为成年人设计活动,让两代人的交流更加密切。儿童会带着他们的创意和想象力,为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和感动。这样的互动与合作,不仅能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还能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童心再燃成人节”是一个充满欢乐、创意和温情的节日。它让我们重新找回那份童心,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让我们在这个节日里,放下成人的包袱和压力,尽情享受童年的欢乐和纯真。这个节日不仅是为了庆祝,更是为了提醒我们:无论年龄多大,我们内心都住着一个孩子,那份童心和纯真永远不应该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