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是什么节日(有人说,正月初一为鸡日
在迎接新春的脚步声中,我们即将迎来农历辛丑年的春节。人们常说的“正月初一为鸡日,五牛六马七为人”,这一传统说法究竟是何由来呢?让我们一同这一话题的深厚历史背景。
回溯这一说法的起源,可以一直追寻到南朝时期。晋人董勋的著作《问礼俗》为我们揭示了这一习俗的端倪。书中记载:“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这样的排列,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农历新一年的美好期许与神话传说的融合。
鸡为何会在众多动物中脱颖而出,成为农历正月的首日之首呢?这源于我国古代的鸡崇拜。鸡能报晓,司晨,被奉为阳鸟。在传统文化中,鸡不仅是“生”的象征,还常被民间赋予吉祥、吉祥如意的寓意。甚至在汉语词汇中,“鸡”字也有指代男性生殖器官的解释。鸡的形象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都有相似的象征意义,比如在英语词汇中,“cock”也有类似的意思。
公元前150年左右出版的著作中,鸡被视为“五德”之禽。它的文德在于鸡头有冠,武德在于鸡足后有距且能斗,勇德体现在鸡面敌在前时敢拼,仁德在于鸡发现食物会招呼同类一起吃,信德在于鸡每日守夜不失时,每逢天明定会报晓。这“五德”加身的鸡,自然被视为某种图腾在人们心中占有重要地位。
至于“正月初一为鸡日,五牛六马七为人”的说法,则与创世神话紧密相连。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人和六畜都是由女娲创造的。女娲在造人的过程中,从第一天造出鸡开始,一直到第七天才造出人才结束。鸡、狗、猪、羊、牛、马、人分别被排在自初一到初七的顺序,这也体现了先来后到的规律。
在我国传统民俗中,每一天都有特定的习俗与意义。比如正月初一的鸡日,人们会用红纸剪鸡做窗花贴在门窗上,寓意开门大吉。正月初七的人日,当年的皇帝会大赐和大宴群臣。这些习俗中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愿,至今仍然被许多人沿袭。
从的创世观点来看,鸡被视为创世首物,从混沌到有序、从黑暗到光明的转变中起着媒介的作用。这与我国传说中女娲造人时首日造出鸡的观点不谋而合。
这一传统说法与习俗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人们的美好愿景。在新春佳节之际,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份传统文化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