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是什么意思(部编版七上语文期末复习之古代
一、赏析白居易的《南浦别》中的诗歌韵味,第一、二句中的叠词"凄凄"、"袅袅",不仅描绘了秋季的凄凉景象,更渲染了离别的伤感氛围。"凄凄"强化了离别的哀愁,"袅袅"则传达了秋风的萧瑟。诗人劝离人"好去莫回头",蕴含着对离人的关切和无奈,也透露出诗人的离别之痛。
二、《天净沙·秋思》中,"断肠人在天涯"最能显示全篇主旨,抒发了作者漂泊异乡、孤独无依的愁苦之情。作者描绘"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恬静景象,反衬出自己的孤独与寂寞,以乐景写哀情,加深了对天涯沦落人的孤独之情的表达。
三、陆游的《小园》诗,第一、二句的画面是:郁郁葱葱,小园与邻居家相接,而桑树和柘树阴阴覆盖下,一条斜斜的小路通向远方。其中的"卧"字在"卧读陶诗未终卷"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卧病在床的情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四、《山中雪后》的诗人郑板桥,他的生活经历艰辛,诗中"一种清孤不等闲"中的"等闲"应解释为寻常、普通之意。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清寒寂寥的山林雪景的喜爱,以及面对逆境时坚韧不拔的精神。
五、《画眉鸟》一诗中,"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两句从听觉和视觉角度分别描绘了画眉鸟叫声的婉转和所处的优美环境。关于诗歌内容理解,选项C中的"始知锁向金笼听"一句中的"始知"二字并非表示作者对林间鸟的鸣声远优于笼中鸟的情况经历很长时间才发现,而是表达作者突然领悟之意。因此选项C理解有误。
六、聪聪读的欧阳修的《梦中作》一诗中,"夜凉吹笛千山月"描绘了一幅夜晚月色皎洁,笛声悠扬,千山万壑间回荡着音乐的宁静画面。而诗中的"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则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寂、无奈和思念家乡之情。
一、关于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的感情表达
这首诗句巧妙地通过蜻蜓和鱼的动态,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生活的热爱。蜻蜓上下翻飞,鱼儿东西游动,构成一幅生动和谐的画面,诗人借此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同时也透露出他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二、古诗阅读
许浑的《谢亭送别》是一首充满离别哀愁,又蕴含深情厚意的诗篇。诗中“红叶青山水急流”一句,与《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红叶青山水急流”一句,以鲜艳的红叶和清澈的流水为描绘对象,通过对比和映衬的手法,营造出一种凄美而深情的氛围。红叶如火,青山如黛,水流湍急,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秋天的画卷。而诗人正是通过这幅画卷,表达了他对离别的深深哀愁和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在诗歌的第四句中,“满天风雨下西楼”,描绘了诗人酒醒后的景象。风雨满天,西楼之下,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油然而生。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悲伤和不舍,还表达了他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忧虑。
《谢亭送别》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展示了诗人的才华和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他对离别、友情和生活的深深感悟。
1. “凄凄”和“袅袅”这两个叠词的运用,深刻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秋景的萧瑟。这两个词音调低沉,恰如其分地渲染了离别的哀伤氛围,读来令人回肠荡气。
2. 诗人劝慰离人安心离去,不要再回头了。这句话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时的悲楚情绪,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离人的深深理解和同情。此刻的离别,虽充满哀愁,却也蕴含着对未来的希望和祝福。
参考译文:在南浦的凄凉别离,伴随着秋风萧索的氛围。每一次回头,都仿佛肝肠寸断。生活还要继续,离人还需前行。诗人劝慰道,好好离去,莫再回头。这既是对离人的祝福,也是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南浦别》这首诗通过刻画送别过程中的细节,用凄凉的景色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深情。诗人运用叠词和对比的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诗歌也透露出诗人对离人未来的关切和祝福。一桥一水一人家,映衬断肠人在天涯的哀愁之境。在这寻常景致中,却蕴含着无限的悲凉气氛。仿佛那青翠的草地、浓郁的桑树、蜿蜒的小路,都在默默诉说着一种孤独和失落。这正是诗人陆游所向往的隐居生活,一种远离尘世喧嚣,追寻心灵宁静的生活。
茂盛的青草在微风中摇曳,远远望去,仿佛笼罩在蒙蒙的烟雾里。园中的桑树浓密茂盛,郁郁葱葱遮掩着小宅。一条弯曲的小路斜通向远方,这是怎样一幅静谧而恬淡的画面。当诗人独自躺在竹椅上,读着陶渊明的诗作时,这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情态却与断肠人在天涯的哀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首诗的作者陆游,一生追求爱国理想,但仕途坎坷,晚年退居家乡,创作了大量诗歌。这首诗表达了他对陶渊明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自己闲居生活中的闲适与哀愁。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心境的起伏和变化,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在解读古诗时,我们需要关注词语的表达和情感的把握。例如,“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通过描写天气的寒冷反衬出梅花的坚强不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坚毅品格的赞赏。这种清冷孤寂的气氛,正是诗人对自身清高坚韧、洁身自好品质的象征。
再来看另一首诗《山中雪后》,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清晨推门的那一刻,诗人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天寒地冻、银装素裹的世界显得如此宁静和纯洁。屋檐下的冰溜子、墙角的梅花都仿佛在诉说着一种不寻常的清孤气氛。这正是诗人借梅花含蓄地表现自己清高坚韧、洁身自好品质的时刻。
在赏析诗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诗歌的写作角度。比如,《百啭千声随意移》这首诗,从听觉角度写出了林间鸟鸣婉转,从视觉角度写出了山花烂漫、叶木葱茏的景象。画眉鸟在林间自由飞舞、欢快鸣唱,使得嫣红姹紫的山花更是赏心悦目。这种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抒发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画眉鸟》这首诗时,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五彩斑斓的画卷之中。千百声的鸟鸣随着诗人的心绪自由回荡,山花烂漫,紫万红千,林木高低间点缀着生命的欢歌。诗人对于画眉鸟的生动描绘,不仅仅是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盎然,更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他对于个性被束缚、人才被压抑的社会现象表现出强烈的憎恶和否定,但他并未因此而沮丧,反而透露出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在诗中的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再看这首诗的译文,每一句都如诗如画。鸟语花香的场景与诗人的心境紧密相连,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自由的世界之中。而当诗人提到那些锁在金笼中的鸟儿时,不禁让人想到那些被社会束缚、无法自由翱翔的人才。这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情感在诗中的流露,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情感的力量。
接下来是一篇关于诗歌情景描绘的文章。文章描述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月华如水,照亮了寂静的山林。凄清的笛声在夜空中飘荡,浓密的百花在月光下更加娇艳动人。这个画面充满了诗意和神秘感,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而在这幅画面中,诗人通过典故表达了对被贬之后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了他对家的思念和对无法回家的无奈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更加感人肺腑。
最后是一篇关于《梦中作》的。这首诗写梦,梦境扑朔迷离,充满神秘感。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复杂的情怀,既有超凡出世的愿望,又留恋人世间的生活。整首诗通过对不同意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追求。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蜻蜓舞翩跹,鱼跃水面间。自然界的欢快舞蹈,是自由、闲适生活的美好写照。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借景抒情,抒发着作者对生活的向往。
深秋之际,友人乘舟出发,江上景色如诗如画。两岸青山如黛,霜林尽染,红叶似火,满目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这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色彩艳丽,又似乎与离愁别绪形成强烈的对比。景色越美,离别的情绪越发难堪。在这美妙的景色中,离愁别绪如同一条隐形的线,将美好的景色与内心的伤感紧密相连。
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下的这首诗,正是运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明丽的红叶青山,在这别离的时刻,成为了一种反衬,让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惆怅更加深刻。诗歌通过描绘凄清之景,表达了诗人深深的伤感与惆怅。
第四句“只有满天风雨送我离开那西楼”,没有直接抒发离愁,而是宕开写景。这景物所特有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完美契合。读者仿佛可以感受到诗人心中的惆怅,如同那满天风雨,绵绵不绝。
诗歌通过生动的描写,将情感与景色融为一体。让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这种以景抒情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感人,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自然与情感的交融。也表达了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让人在繁忙的生活中,向往那份宁静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