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单位意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最新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意见》,我市积极展开行动,旨在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为六大重要阵地。为了更好地推进2022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我市特作出以下安排:
一、构建文明实践阵地
我们将全面梳理和盘点全市的阵地资源。结合嘉峪关市的“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乡村振兴战略等要素,对全市的5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及1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进行合理布局。我们的目标是确保“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文明实践”。每个中心(所、站)都将按照“六有”标准建设,突出教育和服务功能。
为了扩大阵地覆盖,我们将依托居民聚集的公共场所建立实践基地。这些场所包括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公园、小区广场以及农村集市等。我们将设置显著的标识,使文明实践基地成为中心(所、站)的有力补充。我们还将充分利用现有的场馆,如张连顺红色家庭展览馆等,弘扬红色精神,筑牢党员和群众的理想信念。
二、壮大志愿服务队伍
我们将健全志愿服务队伍,鼓励各部门、各单位积极加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特别是涉农、宣传、教育等领域的部门要摸清现有队伍的情况,积极纳入志愿服务总队。我们将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动员各类人才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深入基层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为了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我们还将开展多形式的志愿培训,提高志愿者服务水平和技能。我们将组织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到先进地区学习交流,以不断提升我市的志愿服务能力。
三、丰富文明实践内容
我们将以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为首要任务,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持续开展党史教育。组织广大市民参与“永远跟党走”、“强国复兴有我”等主题活动,激发市民的奋斗精神。我们将创新形式载体,利用各类微课堂、小马扎等载体,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让群众感受党的理论的温度和思想的魅力。
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全面推进实践内容,涵盖理论宣讲、文化娱乐、科普普及、体育健身、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我们将结合嘉峪关市的实际情况,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实践活动。我们还将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鼓励群众参与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使文明实践活动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我市将按照中央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新时代的浪潮下,我们的文明实践所(站)如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它们肩负着五大任务: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以及持续深入移风易俗。在这五大任务的指引下,文明实践所(站)常态化地开展各类文明实践项目,确保月月有安排、周周有行动、天天有活动,让群众的生活充满色彩和活力。
这些文明实践所(站)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平台,结合传统节日、升国旗仪式等,吸引群众积极参与,让文明实践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每月精心策划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计划,既方便了市民群众的参与,又拉近了文明实践与我们生活的距离。
在突出服务人群方面,我们的街道、民政、妇联、老龄办、残联等单位,深入关注老年人、留守和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群体,组织志愿者开展上门慰问、心理辅导等实践活动,传递温暖与关爱,坚定他们对美好生活的信心。
为了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文明实践所(站)利用网格化服务管理,及时掌握群众需求和思想动态,开展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全市的志愿者们像一盏盏明灯,照亮基层的每一个角落。他们不仅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还传播着文明的理念和价值观。
为了打造优质服务品牌,我们注重项目闭环管理,充分利用嘉峪关市的独特资源,赋予文明实践活动更具吸引力的形式内容。每一个活动都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群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提高建设成效方面,我们加强统筹协调,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确保高质量推进。我们注重提升活动质量,着眼解决群众所想所盼、民生痛点堵点难点。通过“月月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原则,让群众感受到文明实践的温暖和力量。
我们注重宣传引导,通过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我们提供政策保障,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得到资金支持。对表现突出的所(站)、团队和个人进行命名表彰和宣传推介,形成互学互比互促的浓厚氛围。
在新时代的征途上,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让文明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