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员薪水和表现不匹配有错吗(联赛从业者
直播吧在情人节之际带来一则重磅消息,中超球队财务约定的版本即将正式颁布。中国足协正着手对球员薪资进行严格的限定。对于即将实施的更为严格的限薪措施,《北京青年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当前各方对限薪的认识已经趋于一致,对于职业联赛从业者而言,抱怨或表达不满已经毫无意义。
早在今年年初,关于联赛从业者再次面临“限薪”、俱乐部再度“限投”的传闻就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在成都举行的足协相关会议上,限薪限投的话题已被提及,国脚们在赴日参加12强赛时就已经获悉这一消息,只是尚未得到官方确认。
虽然足协和中足联尚未公布限薪的具体细则,但球员们已经对这场自上而下的加码限薪做好了心理准备。自2019年开始,中国足协连续出台限薪限投政策。当时的限薪令规定国内球员顶薪不超过1000万人民币,国脚可以有20%的上浮,外援则不超过300万欧元。到了2020年,国内球员薪酬幅度最高已被压缩到500万人民币,国脚的特殊政策也被取消。而现在,据透露,即将颁布的限薪令将国内球员薪酬限制在税前300万人民币,外援薪酬则进一步降低到税前200万欧,每家俱乐部的单赛季投入不得超过3亿元,堪称史上最为严格。
尽管对于限薪的标准,各家俱乐部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声音,但对于进一步限薪,各方的认识仍然比较统一,并且绝大多数俱乐部持欢迎态度。一方面,过去几年的经济压力已经使得部分俱乐部不堪重负而退出联赛,对联赛的稳定性造成了冲击。另一方面,中国男足在各条战线上的表现与其高额年薪极不匹配,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北京青年报》的评论文章指出,从各家俱乐部逐渐放弃高薪外援的表现来看,他们已经做好了“精打细算”过日子的准备,职业联赛的“虚假繁荣”也将逐步被剔除。对于限薪,所有从业者都应该认清现实并调整态度,抱怨或不满无助于解决问题,唯有踏实工作才是唯一的出路。对于俱乐部而言,他们需要开源节流,科学的盈利模式,进一步激活联赛经营环境,这才是他们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随着新的财务约定的实施,中国足球将迎来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