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粗布十大品牌厂家(从小生意到国家级非遗

比赛直播 2025-05-17 00:50www.1689878.com世界杯比赛

传承经典,再造辉煌——枣阳粗布制作技艺的新生

经过15年的深入挖掘、传承、保护、创新和发展,枣阳粗布制作技艺终于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一喜讯令人振奋,也标志着这一传统技艺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一传承自古代的手工技艺,经过岁月的沉淀与演绎,如今在刘大友夫妇的手中重获新生。他们创立的湖北百布堂手工家纺有限公司不仅承载了枣阳粗布制作技艺的继承与发扬,更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回溯历史,枣阳粗布制作技艺曾是农村妇女谋生的主要手段,广泛应用于服装面料和日常生活用品中。这一技艺全由手工操作,历经17道主要工序,凝结了匠人们的智慧与汗水。枣阳曾有着“家家纺织,机杼相和”的传统,历史记载中的繁荣景象见证了这一技艺的辉煌。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审美的变迁,化纤、羊毛、皮革等新型材料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枣阳手工粗布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直到刘大友夫妇的慧眼识商机,这一传统技艺才重新焕发生机。

他们深入调研市场,发现人们对传统手工艺品的热爱与追求日益增强。于是,他们毅然决定投身于枣阳粗布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创业初期,面临生产工具缺乏、手艺人稀缺等难题,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寻找织布机与手艺人,组织起老艺人,开始恢复枣阳粗布制作技艺。

针对粗布缩水和褪色的问题,他们通过多次实践,采取预留缩水空间和先进染色技术等方法,成功解决了这些难题。他们坚持“老布新做”的研发理念,把老手艺融入现代生活,研发生产出一系列美观、耐用的家居生活用品。

他们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百布堂已在全国开设了115家专卖店,产品畅销国内外。在发展的他们也不忘传承和保护这一非遗文化,积极培养新的传承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这一传统技艺。

刘大友夫妇的创业历程充满了艰辛与汗水,但他们始终坚信,只要心中有梦,脚踏实地,就能让这一传统技艺重焕辉煌。他们的成功故事,也为非遗传承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题思路,即市场化运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枣阳粗布制作技艺的新生,不仅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一传统技艺在未来能够继续发扬光大,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自申报以来,枣阳粗布制作技艺的荣誉之路可谓步步高升。在2015年,它成功晋升为市级非遗项目,到了2016年更是荣升为省级非遗项目,最终在2021年枣阳粗布制作技艺正式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这一路走来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与汗水。从2006年开始,刘大友先生等人为保护与传承枣阳粗布制作技艺,不辞辛劳地四处搜集相关织布器具,至今共收集了数十种、包括老木质织布机三百台、手摇纺线车一百多个。在枣阳市文化馆的大力支持下,刘大友不仅在枣阳、武汉等地开设了四个枣阳粗布制作技艺传习所,还与枣阳市妇联联手建立了创业(就业)培训基地。这个培训基地不仅面向社会免费培训了三千余人次,更是向枣阳市的多个培训基地和传习所发放了七十多台织布机。这一举措不仅极大地扩大了传承群体,而且解决了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为众多家庭带来了额外的收入来源。近年来,他们更是在武汉纺织大学和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高校工作室及产学研基地,积极创新,不断丰富和更新产品品种。在2019年的一场由北展的“新织楚裳”非遗服饰秀上,枣阳粗布以其独特的手织土布质感赢得了广泛赞誉。设计师们巧妙运用手织土布的粗细变化和自然质感,设计出了一系列既融合传统精髓又符合当代时尚生活需求的服饰。刘大友先生深知非遗传承的重要性。他表示,“非遗传承保护和发展需要的扶持指导,需要传承人的坚守匠心,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在此基础上,他还积极创新发展,走产业化道路,为现代生活提供服务。为此,他以枣阳粗布为载体,与其他非遗项目展开合作。他曾邀请黄梅挑花的代表性传承人石九梅以及大冶刺绣的传人刘小红等一同创作手工作品。在2020年,枣阳粗布更是与大悟汉绣携手合作,邀请大悟绣娘们在枣阳粗布上进行创作。这一合作不仅为当地近一千名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为她们带来了展现技艺的平台。刘大友表示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非遗经纪人,他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非遗人团结起来,共同为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贡献力量。这一篇关于枣阳粗布的文章来源于襄阳晚报。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78.com 体育知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足球|篮球|NBA|奥运|网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排球|赛车|比赛|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