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的寓意(小满——人生追求的一种最佳状
这篇佳作来自新华网客户端的新媒体平台,由一位博友以《鹧鸪天(词牌名)小满》为题深情描绘。它如一幅画卷,将我们带入小满时节的田野,感受那独特的氛围。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它标志着麦类等作物籽粒开始灌浆饱满,生机勃勃的景象令人陶醉。就像博友在诗中描绘的那样,青翠的池莲和枣树散发着香气,无垠的田野上,风吹起金黄的麦浪,阳光洒满成熟的麦粒。这是一个繁忙而充满希望的季节,老农望着田头,满脸笑容,他们知道勤劳就会带来小康生活。
小满,是一个充满传统智慧的节气。在中国古代,小满被分为三候,苦菜繁茂、靡草枯死、麦子成熟,每一个阶段都象征着自然界的律动和生命的循环。与其他节气相比,小满似乎蕴含着一种智慧与哲理。为什么叫小满呢?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中庸之道,忌讳太满、大满。物盈则倾,物极必反,所以只有小满,而没有大满。
小满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人生追求的一种最佳状态。人生无需过于追求完美,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份满足的薪水、一个舒适的居所、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和睦的家庭,这些都是幸福。小满,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哲学,是一种小富即安、小胜即喜的人生态度。
作者通过加入“白浪情”写作平台,开始发表自己的作品,其中《大兴安岭,铁道兵历史功勋的永恒丰碑!》一文在新华网获得了高达110多万的点击率,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对于这位仅有22个月兵龄的铁道兵来说,这已经是“小满”的成就了。但他明白,小满不是停滞不前,而是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学习,从而达到“大满”的境界。
作者不禁想起曹阿瞒与《观沧海》一诗。虽然曹阿瞒未能一统中国,但他的气魄与胸怀仍令人钦佩。这也正如小满的人生哲学,无需追求过多,知足常乐,同时也不应停滞不前,要持续努力,期待更好的未来。
《观沧海》的阿瞒情怀与我的“小满”之路
在阿瞒挥毫泼墨,创作《观沧海》之时,他的内心所流露出的,不仅是期待与憧憬,更多的是一种深沉的满足与欣慰。这份满足,让他得以心怀壮志,吟咏出“歌以咏志”的豪情。
对我而言,“小满”并非终点,而是迈向“大满”的起点。我的“大满”,是在即将到来的六十九岁前,编辑出版自己的作品集《一个铁道兵战士发表的作品集》。尽管我已步入甲子之年,内心硕果累累,却依旧觉得尚未成熟。如同“小满”,我的文化之旅仍然稚嫩,需要不断汲取新知,丰富自我。
“大满”是一种追求,一种希望,它在不断地变化与成长。它如同矢量,充满动态与方向;而“小满”,则是一种恒量,是我当下所处的状态。我将以“小满”为起点,向着“大满”不断迈进。因为在我心中,“学习将伴随我们终身”,进取才是永恒的主题。
记得古人曾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那么,“小满”的积累,便是通往“大满”的必经之路。当“小满”如山水汇聚,成山成海之时,何愁“大满”不至!
如今,“小满”已至,我在此饱满的状态下,感受着生活的丰富多彩。我坚信,随着每一个“小满”的积累,那一份期待的“大满”还会远吗?
作者:三师吴凤祥
每一篇作品的诞生,都是我对世界的独特感悟与理解。感谢毛秘的《白浪情》给予我启示与责任,让我在这条文学之路上不断前行。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每一个“小满”之后,都能迎来更加灿烂的“大满”。
在这不断追求与积累的过程中,愿我们都能如阿瞒般,在创作中找到内心的满足与欣慰,共同书写出人生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