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老爷磨刀(冯骥才《书房一世界》之《虎枕 ·
虎枕与关公
作者:冯骥才
我收藏着多个与众不同的虎枕与关公像,它们不仅是物品,更是情感的载体,是历史的见证。这些虎枕与关公像,融入了我对民间文化的热爱与怀念。
我有一系列不同材质的虎枕。其中一只布缝的虎枕,尽管现今在山西晋中南一带已难觅其踪迹,但在过去,它是乡村孩子们睡梦中的守护神。以布缝制,内装荞麦皮,一端做成生动的虎头模样,寓意护佑孩子健康成长。北方人视虎为阳刚之物,用以驱邪避邪。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手工制作的虎枕已逐渐消失,成为了一种珍贵的记忆。
当我深入晋中山坳里的小小山村进行民间文化采样调查时,曾在山间一户人家遇见一位妇女精心缝制虎枕的情景。她用各色碎布头拼成虎身,虎头制作得十分精心,五彩缤纷,横眉瞪目,张嘴呲牙,充满喜庆与活力。那妇女制作的虎枕,不仅具有稚拙醇朴的生活情感,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我深深地被其所吸引,成为了我的珍藏之一。
我还收藏了几尊关公像。其中有一尊特别引人注目,高一尺,石雕,色彩丰富,尽管左边的脸历经风化,略显模糊,却散发出一种浓烈的历史气息。这是一尊纯民间的关公神像,雕工写意却极传神,没有半点人为的刻意,仿佛天然生成。关公端坐,立眉瞪眼,神色肃然,刚猛威严。特别之处在于他右手握一柄短剑,融入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这尊关公像的背后有着丰富的民间传说。据说农历五月十三是“关公磨刀日”,关老爷磨刀即是祈望老天降雨的日子。在中原及北方,村民们会在这天跪拜苍天,演关公戏,吃面条,祈雨求丰收。这尊“关老爷磨刀”的雕像充满了民间的纯朴、率真、稚气、随性、放达,尽管左半张脸因长期受风吹而风化模糊,但神情依然生动传神。我将其请回家中珍藏至今。
这些虎枕与关公像不仅是我的收藏品,更是我对民间文化的情感寄托和历史回忆。它们见证了我对民间文化的抢救与保护之路,也见证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之心。《书房一世界》记录了我与这些文化珍宝的点滴故事冯骥才老师的书房里珍藏的每一件物品都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故事。他的虎枕和关公像不仅仅是一件件艺术品或者文物那么简单它们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一段段生动的历史记忆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些物品背后蕴含着冯老师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也展现了他对民间文化的抢救和保护的努力和决心。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这些文化珍宝的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之心的坚定。《书房一世界》不仅是一本记录冯老师书房生活的书籍更是一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典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点击阅读《书房一世界》中的《心居·王梦白·节日风物》《硬木树桩·唐罐·三老道喜图》《西晒的小窗·野鸟四季风景》等篇章将带你走进冯骥才老师的世界感受他对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