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史上最严环保法(生态文明入宪后史上最严环
南都报道——记北京报道 4月25日讯,正值春暖花开之时,中国法制进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在中央宣传部举办的“中国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许安标详细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成就和未来规划。
十年磨一剑,我国法治建设的步伐铿锵有力。许安标在会上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已被庄严写入宪法。全国人大常委会致力于建设法治生态文明的坚定步伐从未停歇。迄今为止,已经制定了七部相关法律,同时对十七部法律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其中,首部全国性流域法律尤为引人瞩目,而修改后的环境保护法更是被誉为“史上最严”。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的法治生态文明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许安标详细介绍了近年来的一系列重要立法行动: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让人民群众呼吸清新空气;修订水污染防治法,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填补立法空白,保卫净土,让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完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推进垃圾分类,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制定噪声污染防治法,打造和谐安宁的生活环境。
在资源保护利用方面,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修订森林法,制定湿地保护法,坚定保护自然生态。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首部全国性流域法律——长江保护法的制定,明确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基本要求。
谈及未来立法工作,许安标表示,我国法治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还将继续前行。目前,黄河保护法草案、黑土地保护法草案正在审议之中。接下来,还将制定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并适时修订海洋环境保护法。这一系列立法动作充分表明,我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信心坚定不移。
未来可期,让我们共同期待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上的更多成果,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