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药有哪些(哪些补药适合冬季进补,您知道吗?
中医补养法的奥秘与智慧:从冬令进补说起
在浩瀚的中医宝库中,补养法堪称一颗璀璨的明珠,尤其在慢性病患者的康复旅程中,其作用不言而喻。长期受病痛折磨的他们,多数呈现身体虚弱之态,进补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甚至对于那些日常忙于工作、学习和家务的人,因劳碌奔波、营养与锻炼不足,身体慢性消耗,也常感力不从心。虽无明确疾病缠身,但身体入少出多、平衡失调的现象亦需引起足够重视。
或许您已听说过“冬令进补”的说法。选择合适的季节进补,确实蕴含深厚的道理。对于处于临界状态的人,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补,对于恢复体力、增强抗病能力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虽应在平时辅以补益疗法,但亦应选择一个集中用药的时期。这与中医学强调人体与自然界和谐统一的原则息息相关。四时季节对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有着不容忽视的关联影响。
那么,为何要在冬令进补呢?原因在于补益药物,无论是补阳、补气、补血,还是气血双补的药物,其中不少属于温性或热性。例如红参、鹿茸、黄芪、冬虫夏草、蛤蚧等,服用这类药物后,能使人从身体内部向外发热,多数人会感到活力增强、精力充沛,脑力和体力得到恢复。
何谓温性或热性的药呢?简而言之,就是那些能引发身体内部热量增加的药物。但若本为阴虚体质的人误服温热药,或阳虚体质的人过量服用这些补药,可能会出现头晕、失眠、烦躁、大便干结等不适,甚至“上火”,即出现鼻腔突然出血、咽喉肿痛、嘴唇起泡、脸上长小脓疮等症状。
冬季则是进补的最佳时令。由于气候寒冷,人体机能相对低下,服用补益药物时“上火”的风险降低。滋阴药物如龟板、鳖甲、阿胶、熟地黄等,虽四季均可应用,但在夏秋季节因降雨量大、气候潮湿,使用需谨慎。滋阴药物虽不会引起“上火”,但可能“腻胃”,即出现不思饮食、消化不良等症状,此时应停止用药。
至于个人如何选用药物,建议先在中医大夫的指导下进行。一些非处方药可根据说明书选用,但仅限于健康而偏虚的正常人。若是病患,还需到医院找大夫开方吃药。
中医的补养法,不仅是身体的调养术,更是生活的哲学。在繁忙与疲惫之间,不妨停下脚步,为自己炖一锅滋补汤,或与大夫共商补益之方,让身心在中医的智慧滋养下,焕发新生。